為何國內手機喜歡吊打蘋果手機?
2、消費者選購手機對硬件的性能很重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1556.htm
PC時代我們同樣經歷過“性能過剩”言論。PC發展的早期,人們已經習慣了期待AMD或者英特爾這樣的廠商發布新型號的CPU,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電腦運行速度得到質的提升。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硬件配置的狂飆突進也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如今的旗艦智能手機已經開始跨入八核時代,RAM也彪增到6G甚至8G。屏幕方面,2K屏幕的引入也遠遠超越了喬布斯當年提出的Retina概念。
當人們在說一款手機性能過剩的時候,往往代表兩個意思:一種情況是手機的硬件已經超過了人們正常需求所以沒有意義,比如說既然1080P的屏幕已經讓人眼無法分辨像素點,為何我們需要2K屏幕,然后另一種情況,是軟件的優化跟不上硬件的提升,發揮不出硬件的威力從而讓更高級的配置顯得沒有必要。
點評:iPhone流暢一方面固然有iOS系統和應用優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還在于其處理器絕對超過同時代大部分其它處理器。現在大部分安卓旗艦機型的CPU處理能力都很強,但我們在實用過程中確實存在不少卡頓或不流暢的情況。
3、AI應用的方向 讓智能手機更聰明

從2012年蘋果在iPhone上推出了Siri語音助手,這個時候就已經進入了AI領域,雖然那時它只能使用簡單的搜索與簡單的對話,可后續登場三星Bixby的語音助手,在所有智能設備上,都能識別復雜的語音,自主學習和適應用戶的需求,所以也引發行業頗多期待。

不過,在蘋果推出iPhone X之后引入Face ID高精度人臉識別技術后,國內手機也開始通過AI在手機的應用上擴展,隨后出現了智能手機AI拍照、AI人臉識別、AI搜索引擎等一些技術來融入到智能手機AI應用上。
當然未來手機還會通過融合AR增強現實、3D分析等領域,率先提出智能3D生態戰略。并開始積極布局智能3D生態體系,很多國內手機也正在開始完成對3D建模、人眼追蹤傳感器等計算視覺領域的布局。
點評:對于國內手機而言,吊打蘋果手機這只是廠商一種營銷策略,手機廠商能真真正正做出一些有用、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才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那么消費者希望看到什么?當然是手機廠商順著消費者的路子,往他們希望看到的方向走,對于一些不愿意買蘋果的用戶來說,通過更便宜的安卓手機也能獲得蘋果的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