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已看到曙光!中興通訊國產供應商接到供貨信號
22日,新華社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兩國就解決中興通訊問題的大致路徑達成一致。報道稱,相關細節還在敲定中,一旦達成協議,特朗普政府將解除對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采購產品的禁令,美方解除禁令尚需通過國家安全審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402.htm據獲悉,中興通訊對解除被制裁持樂觀態度,公司一方面積極溝通爭取早日解除禁令,另一方面加快“國產替代”步伐,部分國產芯片供應商已經開始準備供貨。
近日,在中央國家機關發布的新采購名單中,服務器產品的技術要求格外引人注目,因為龍芯、申威、飛騰等國產CPU都被列入了政府采購名錄,“中國政府采購也開始發力國產芯片了”。

業內人士介紹,國產CPU的研發方式大致可劃分為三大類:購買授權、合資、自主研發。其中,申威和龍芯是自主創新類的代表。
北京中科網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源表示,由于申威及龍芯采用自主知識產權微架構,在技術上避免了“捅刀子”的危害,在供應鏈上避免了“卡脖子”的風險,從而成為真正自主可控的國產CPU。
對于此次國產芯片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協議采購征求意見,專家指出,如果國產CPU被列入采購名錄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國產CPU取代國外產品,要循序漸進。進入采購名錄并不意味著國產CPU能夠瞬間取代國外產品。
芯片的制造過程是“沙子變成金子”的過程,然而,“點沙成金”絕非短日內就能成就的神技。“從設計、加工到設備配套,芯片產業鏈很漫長,涉及領域很廣,尤其需要經驗的積累,不是說砸錢下去就能把差距追平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認為,中國“缺芯”現象非短期所能改變,必須“要有耐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