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像三線建設一樣,大力發展芯片產業?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79.htm雖然現實很嚴峻,但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
遙想20世紀60年代 “中蘇論戰”時期,蘇聯撤走了所有駐華專家以及一切援助,并實施技術封鎖,中國的發展陷入困境。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堅定地提出“三線建設”決策,將大量工廠遷往內地,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
正是通過“三線建設”,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建成了一大批軍工企業,比如設計國之重器殲-20的611所,就是沈陽601所抽調500多人與當地單位聯合組建而成。此外,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廠、柳州汽車制造廠、秦川精密機床廠、四川攀枝花鋼鐵、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天水星火機床廠、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等一大批優質企業也都得誕生于“三線建設”。

三線地區主要建設示意圖
“三線建成”還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橋梁、電力設施拔地而起,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三線建設”大幅提升了國家實力,為之后中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創造了環境,打下了底氣。
再看當下,中國的實力已經不可與當時“同日而語”,在與美國、蘇聯同時為敵的時代,我們都熬過來了,在今天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更加沒有理由對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抱著悲觀的心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自主芯片已經在特殊領域得到一定應用,開始逐步替換國外芯片。
2015年,美國對中國四家超算中心進行制裁,禁止美國英特爾公司將超算芯片出售給中國。不到一年,神威·太湖之光就橫空出世,不僅繼天河二號后成功在全球芯片TOP500上刷榜,其搭載的“申威26010”眾核芯片,在制造工藝落后兩代的情況下,性能和功耗毫不遜色于英特爾公司最好的同類產品。

國產“申威26010”芯片
據悉,正在研發、有望在2020年前后問世的E級超算也將采用申威的下一代產品。此外,在固態硬盤主控、存儲服務器、防火墻等各種網絡安全設備方面,申威CPU已經開始逐步替換英特爾、ARM的 CPU。
在DSP方面,自主研發的DSP雖然在商業上與德州儀器等國外大廠差距較大,但在技術水平上是可較高下的;中電38所研發的“魂芯一號”和“魂芯二號”多被用于預警機等多型武器裝備;中電十四所和龍芯聯合研發的“華睿1號”則創造了國產多核DSP芯片產品應用的“三個之最”:雷達裝備應用型號最多、單臺套應用數量最多以及總應用數量最多。

“華睿1號”芯片
在宇航級CPU上,“龍芯”已經替代了進口CPU,不僅在性能上追平了美國高端芯片RAD750,價格也僅為國外同等芯片的十分之一。從2015年4月至今,“龍芯“的抗輻照芯片在北斗衛星上穩定運行,沒有一次反轉鎖定的問題。此外,“龍芯”還被用作高溫鉆探芯片、ATM機芯片、數控機床控制芯片、工業控制、機器人控制器、智能電表芯片、智能水表芯片、智能家電芯片等。
隨著逐漸在特殊領域站穩腳跟,自主芯片會逐步走向行業應用,并在2025年前后進軍消費電子領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國外芯片趕出中國市場。

“龍芯”收到的感謝信
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當下,作為中國重點攻關的集成電路產業,只要充分用好中國的資金、人才和市場,放棄對西方國家的幻想,堅持自主研發之路,中國芯片向全世界輸出是遲早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