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創新朱一明:活下來才是關鍵
上市后連拉18個漲停板,2017年8月至今漲幅更是超過120%。股價大漲背后,是一連串運作——收購北京矽成(因北京矽成供應商原因最終終止),聯合合肥產投進軍DRAM領域,國家大基金受讓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入股中芯國際,擬收購上海思立微電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329.htm但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董事長朱一明表示,兆易創新絕不單純搞資本。“兆易創新任何的投資,都不會是財務投資,兆易做的投資都是戰略投資。”
2017年可謂是中國半導體投資元年,各地掀起芯片投資熱潮,十余家產業鏈相關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資本火熱、產業沸騰,一家上市不久的公司如何利用資本市場快速崛起?在百舸爭流的半導體熱潮中,如何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
世界前三
受益于需求端大幅增長的影響,各大存儲芯片企業在2017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據兆易創新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17億元,同比增長44.69%;歸母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134.74%。
按照此前NOR Flash競爭格局,美國企業賽普拉斯市占率為25%,排名第一;臺灣兩大巨頭旺宏、美光市占率分別為24%、18%緊隨其后,之后才是華邦電子與兆易創新。
2017年2月,美光科技宣布剝離旗下NOR芯片業務,轉而全力沖刺DRAM和NAND Flash.4月,賽普拉斯表示,將退出中低容量的NOR Flash市場,專注高容量的車用和工規領域。
“這兩大公司退出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朱一明對《英才》記者分析道,“美國公司更注重戰略聚焦以及毛利率。美光要專注于更大的市場,而賽普拉斯則更要聚焦于物聯網。”
美光、賽普拉斯兩大巨頭的退出,令兆易創新升至世界第三的位置。不過,競爭并非由此減弱。
由于起步早,規模大,臺灣旺宏、華邦電子搶占先機。“整體來說,對臺灣公司更有利。他們經營的時間更久,國際知名度更高。”
“但問題是你如何做到世界第一,這才是關鍵。”朱一明向《英才》記者指出,做成第一,才能夠具有一定地位。存儲芯片產業本身是全球產業,如何變成全球第一,永遠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由于市場環境趨嚴,兆易創新曾經試圖并購ISSI進而做大做強的計劃擱淺,但一步步挺進主流市場領域的戰略并沒有動搖。
“大基金”加持
受全球閃存芯片供應偏緊及需求增長的影響,NOR Flash 產能供應也一度考驗著各參與者。
2017年11月29日,兆易創新公告顯示,以每股10.65港元的價格認購中芯國際(00981.HK)發行股份。認購成功后,公司約持有中芯國際1.02%的股份。
中芯國際是中國第一大晶圓代工企業,同時也是兆易創新最主要的代工廠。戰略入股中芯國際,顯然將有助于保障產能供應。
“這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朱一明對《英才》記者表示,“跟晶圓制造廠的戰略關系會越來越緊密。而且,不僅僅是產能的合作,未來各種技術合作戰略合作會進一步深化。”
作為全球領先的閃存芯片及MCU供應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在資本市場給予了兆易創新實質性的認可。
通過股份轉讓,國家大基金受讓啟迪中海和盈富泰克持有的公司股份。目前,大基金持有兆易創新11%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國家大基金的戰略入股,使兆易創新成為國家集成電路戰略落地的產業平臺。朱一明表示,“國家大基金投我們,絕對不僅為了拿股權,也不單純為了賺錢。從產業布局上來說,希望兆易能夠在國家戰略里扮演更大的作用。”
從非主流到主流
全球來看,NOR Flash 市場規模僅有30億美元,和DRAM、NAND Flash 動輒300億-400億美元的量級相去甚遠。要想深入掘金,就必須聚焦于更廣闊的市場。
2017年10月26日,兆易創新與合肥產投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開發19nm的12英寸晶圓存儲器(含DRAM等)研發,項目預算約為180億元。
但這一行業長期處于高度壟斷的狀態,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幾乎壟斷了全球DRAM 98%的市場。
進軍DRAM領域,意味著要和世界巨頭搶食吃。市場不免擔心,布局如此高門檻的領域,兆易創新的底氣何來。
按照計劃,該項目資金由兆易創新與合肥產投根據1:4的比例負責籌集,即兆易創新出資36億元,余下的144億元由合肥產投出資。
對比IPO時募資的5.17億元,資金缺口還是比較大。但朱一明告訴《英才》記者:“公司融資渠道豐富,并不是難事。合肥項目,我們說的少,做得多,目前進展還是非常快的。”
對比其他城市,朱一明更加看好合肥的發展前景。尤其是京東方投資458億元建設的合肥10.5代線提前投產,令他觸動頗深。
朱一明相信,京東方的成功可以復制。而且和曾經布局集成電路產業最終失敗的城市相比,“合肥沒有歷史包袱,地方政府沒有投資失敗的陰影。因此成功率更高一些。”
他認為,中國芯片企業對標的目標是三星、SK海力士等巨頭,但商業競爭的方案要考慮自身的盈利能力,并多次強調了現金流的重要性。
“要把階段性的事情做好,是不是有市場,市場階段性是不是能養活你,有沒有足夠多的現金?能否自我造血?如果說你不能活,你越活越差,不停要靠輸血,最后都可能會失敗。這不就是下一個樂視嗎?”
“畢竟,能夠活下去,才有動力往前走”,朱一明補充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