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用戶心中無法抹滅的殤
手段繁多 只為限制客戶“出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320.htm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運營商之中,只要參加過電子券兌換、話費充值優惠、寬帶辦理等活動,都不能辦理轉網業務。

除了這種手段之外,還有某些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會對需要攜號轉網的用戶這樣解釋,由于攜號轉網業務尚屬試驗階段,因此會存在轉網失敗的情況。這樣可能會影響手機綁定的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日常應用的使用,并且轉網后的手機號,還有可能收不到第三方短信。
通過這樣的手段,足以嚇退大量的想要辦理此項業務的客戶。畢竟運營商都是懼怕客戶流失,不管在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在制造攜號轉網的困難局面。
大勢所趨 何必螳臂當車
數據顯示,英國實施攜號轉網后,每月簽約電話資費指數下降3%,包括預付費業務在內的所有移動電話資費指數下降近5%;美國攜號轉網之后,運營商T-Mobile也下調了某業務套餐的價格,調整幅度高達33%。

而在這些運營商的層層圍堵之下,超過九成九的消費者只能無奈的接受這些安排。即使真的有一心只想轉網的用戶,從攜號轉網辦理程序來看,流程也是極其復雜。攜號轉網的用戶不但要當月填寫攜號轉網申請,次月還要再次去營業廳拿轉出確認單,之后將確認單帶至其他運營商指定營業廳才能辦理攜號轉網。
不論怎樣,對于消費者如此設下種種障礙,剝奪其自由選擇的權利,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已經明確表示“預計在2020年之前,移動電話用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行號碼攜帶服務”。國家大勢如此,在玩這種為難消費者的把戲,無疑是與自己過不去。
俗話說得好,堵不如疏,與其千方百計的耍手段把用戶留在自己這邊,帶來一個不好的名聲,還不如大度一點,開放轉網服務,讓用戶自己選擇。用更好的技術及服務吸引用戶,這才是真正的大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