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編輯觀點 > 從 8621 億看華為戰略定力:AI + 鴻蒙如何撬動萬億新市場?

        從 8621 億看華為戰略定力:AI + 鴻蒙如何撬動萬億新市場?

        作者: 時間:2025-04-03 來源:EEPW 收藏

        2025年3月31日,正式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其全球銷售收入達86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創歷史第二高位,僅次于2020年的8914億元。凈利潤為626億元,同比下降28%,但剔除2023年因出售榮耀業務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后,主營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這一成績的取得,標志著在經歷供應鏈壓力與市場波動后,正逐步回歸增長快車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4/469011.htm

         

        從業務結構看,五大核心板塊均實現增長: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3699億元(+4.9%),終端業務3390億元(+38.3%),云計算業務385億元(+8.5%),數字能源687億元(+24.4%),智能汽車解決方案264億元(+474.4%)。其中,終端業務與智能汽車成為增長雙引擎,前者收入逼近ICT基礎設施業務,后者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顯示華為在消費電子與新興賽道的雙重突破。

         

        終端業務:高端產品矩陣與生態協同重塑市場地位

        2024年,華為終端業務迎來全面復蘇,收入同比增長38.3%至3390億元,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回升與全場景產品矩陣的完善。據Counterpoint數據,華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18.1%,位列第二,其中Mate 70系列推動600美元以上價位段出貨量增長32%,折疊屏市場份額以35%超越三星,成為高端市場標桿。

         

        產品創新與技術突破

        華為在2024年密集推出旗艦產品,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智能手機:Mate 70 Pro+、Mate X6、Mate 70 RS非凡大師等機型搭載國產芯片與衛星通信技術,強化高端品牌形象;Nova 13 Pro與暢享70X覆蓋中低端市場,受益于國產供應鏈成熟度提升。  

        穿戴設備:WATCH ULTIMATE DESIGN藍寶石黃金款、WATCH GT 5 Pro等產品推動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66.2%,全球市占率3.7%,連續三季度位居全球第一。  

        智慧辦公:MateBook X Pro、MatePad Pro 13.2英寸等設備通過鴻蒙系統實現跨設備協同,覆蓋辦公、教育等場景。  

        音頻產品:FreeBuds Pro 4、FreeClip耳夾耳機等創新形態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其中口紅耳機2代延續時尚設計路線。

        HarmonyOS 5的發布成為終端業務的關鍵轉折點。截至2024年底,鴻蒙生態設備超10億臺,開發者突破720萬,覆蓋手機、平板、智慧屏、汽車等全場景。系統級AI能力(如AI大模型本地化推理)的落地,不僅提升用戶體驗,更構建起華為與蘋果、安卓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智能汽車:技術賦能與生態合作打開增長空間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在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收入同比激增474.4%至264億元,并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成為集團增速最快的戰略板塊。這一突破源于技術輸出與生態合作的"雙輪驅動"戰略:在技術層面,華為通過ADS 3.0智駕系統、鴻蒙智能座艙及DriveONE七合一電驅系統構建核心競爭力,其中ADS 3.0實現全國95%道路無圖化覆蓋,城市NCA功能用戶滲透率超70%,裝車量突破50萬臺;鴻蒙座艙搭載AI大模型實現多模態交互,問界新M7交付量達19.7萬輛,登頂增程式SUV市場;DriveONE電驅系統則賦能阿維塔、賽力斯等品牌車型性能升級。

         

        在生態合作方面,華為通過"華為智選"與"HI模式"兩條路徑深化產業協同:智選車模式下,問界新M9、新M5 Ultra等車型月均交付超3萬輛,高端市場均價穩居細分領域第一;HI模式則聯合長安、廣汽等車企開發全新智能電動平臺,全年鴻蒙智行累計交付超44.5萬輛。值得關注的是,華為引望完成工商變更,引入阿維塔與賽力斯為戰略股東,通過資本紐帶強化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為智能汽車業務的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云計算與數字能源:雙輪驅動企業市場

        盡管云計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5%至385億元,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但其戰略價值持續凸顯。華為云通過AI-Native架構CloudMatrix與盤古大模型,在政務、金融、制造等領域市占率居首,服務全球超140家運營商、500家金融客戶及90%的TOP30中國車企。同時,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長超50%,昇騰AI云服務實現6倍增長,顯示其全球化布局的成效。

        數字能源業務收入687億元(+24.4%),聚焦清潔能源與高效儲能。其“光儲直柔”技術在工商業領域加速落地,助力企業降低能耗成本。數據中心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全球超500個項目,其中在中東、東南亞市場斬獲多個標志性訂單。

        研發投入構建長期競爭力

        2024年,華為研發投入達1797億元,占收入20.8%,近十年累計超1.25萬億元。研發人員占比54.1%,全球有效授權專利超15萬件。這一高強度投入集中于AI、芯片、操作系統等“根技術”領域:

         

         

        AI戰略:華為將AI視為未來十年核心驅動力,推出昇騰910B芯片與MindSpore框架,構建端云協同的AI基礎設施。盤古大模型在300多個行業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  

        芯片設計:麒麟芯片制程工藝持續突破,5G基帶芯片實現量產,推動智能手機性能升級。  

        操作系統:鴻蒙系統完成從“萬物互聯”到“AI原生”的進化,支持端側大模型推理,降低對云端依賴。

        穿越周期迷霧的韌性突圍

        在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8621億元的亮眼成績單背后,華為仍面臨多重結構性挑戰。美國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持續升級,通過撤銷許可證等手段限制高端芯片供應,導致供應鏈韌性承壓。盡管華為通過技術攻堅實現5G基帶芯片量產及麒麟芯片制程突破,但高端制程工藝仍依賴進口設備,國產替代生態需進一步完善。據美國紐約聯儲報告,此類管制已導致美國芯片企業市值蒸發1300億美元,反噬效應凸顯。

        國際市場拓展方面,華為在歐洲、東南亞等傳統優勢區域的份額尚未恢復至制裁前水平。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華為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占率不足0.1%,而蘋果與三星合計占據56%的市場份額。在東南亞,盡管華為以馬來西亞為支點建立區域總部,并通過“兩國雙園”項目深化產業協同,但國際云廠商AWS、Azure仍占據80%的公有云市場份額。華為通過鴻蒙生態的“千行百業”滲透策略,在馬來西亞醫療、工業領域打造智慧病房、智能工廠等標桿案例,推動海外鴻蒙設備超2億臺,但整體市場份額仍待突破。

        行業競爭層面,蘋果、三星在智能手機高端市場加速技術迭代,折疊屏、AI芯片等創新持續擠壓市場空間;云計算領域,阿里云、騰訊云憑借本地化服務優勢擴大市場份額,國際巨頭AWS、微軟則強化AI算力布局。

        華為的突圍路徑顯示,其正從單點技術突破轉向系統性能力構建:通過鴻蒙生態的跨設備協同、AI技術的全場景賦能、智能汽車的生態化布局,形成“硬件+軟件+服務”的閉環競爭力。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華為憑借15萬件有效專利的技術儲備、54.1%研發人員占比的人才優勢,以及“壓強式投入”的戰略定力,持續突破技術封鎖。未來,在全球科技產業重構的關鍵期,華為能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將成為其穿越周期的核心考驗。

        寫在最后

        華為2024年的業績不僅是財務數據的復蘇,更是其技術創新與戰略定力的體現。從終端業務的高端突圍到智能汽車的生態破局,從鴻蒙系統的生態構建到AI技術的全面賦能,華為正以“系統性能力”重塑行業競爭格局。未來,在全球科技產業重構的背景下,華為能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持續增長動能,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關鍵詞: 華為 財報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乌鲁木齐县| 仁怀市| 莎车县| 五华县| 嘉禾县| 永登县| 宜兰市| 甘孜县| 大新县| 工布江达县| 婺源县| 德惠市| 烟台市| 松阳县| 康保县| 博野县| 武威市| 白河县| 博兴县| 泗洪县| 延安市| 进贤县| 常山县| 松潘县| 绥中县| 达州市| 达拉特旗| 水城县| 南京市| 湖南省| 沙田区| 砀山县| 邹城市| 沙雅县| 长治市| 睢宁县| 黑山县| 句容市| 绍兴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