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一只馱著1000億元奔跑的現金牛
華為2018年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進行5G準商用測試。而等到5G開始全球范圍內規模化商用后,華為運營商業務或再迎來一輪增長高峰,不過那得是2020年以后的事兒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7758.htm企業業務去年實現營收549億元,同比增長35.1%,占總營收的9.1%。雖然占比有所提升,但依然是三大BG業務中最小的。
消費者業務是過去今年華為新的增長極,也是現金牛,去年實現營收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在手機一片紅海的情況下,這個增速還是相對比較高的,這主要得益于華為與榮耀的雙品牌戰略奏效,去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的全年發貨量為1.53 億臺,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
至于新成立的云業務BU,華為盡管單獨列出來,但并沒有給出具體的營收情況,按照上圖,其包含在其他里面。

制圖:虎嗅實習生范向東
按地區劃分,中國地區表現最為搶眼,總營收為3051億元,占總營收首次超過50%,達到了50.5%,增速也領先全球,實現了29%的高速增長。中國地區之所以能如此搶眼,或許跟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有關。
在此消彼長下,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去年收入為1639億元,同比增長僅4.7%,占總營收的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到30%以下;亞太地區收入為744億元,同比增長10.3%,占總營收的12.3%;而美洲地區實現營收僅為393億元,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同比減少10.9%,是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地區。

制圖:虎嗅實習生范向東
華為每年的年報中,研發費用的投入都是亮點,這次亦不例外,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同比增長17.4%,約占全年總收入的14.9%;從上圖可以看出,華為在研發費用的增速方面過去五年一直穩定在14%~15%。華為表示,其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未來的機會與挑戰正以更快的速度撲面而來,堅持不懈的開放創新才能幫我們立于不敗之地。未來十年,華為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模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積極開放合作,吸引、培養頂尖人才,加強探索性研究,從而更好地使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華為表示,該公司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人,占華為員工總數(約18萬)的45%,這一比例在中國科技企業中算是相當高的了。在專利數量方面,華為累計專利授權為74307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除了各種營收、利潤、增長外,華為員工的收入也是外界所關注甚至是主要關注的,財報顯示,2017年當期的雇員費用為1403億元,同比增長15.1%。
若僅以支付雇員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金額、時間單位計劃項目下金額計算,以18萬人計,2017年華為員工人均年薪酬為68.9萬元,而2016年的人均薪酬為59.6萬元。
一年間,每人平均年薪增長了9.3萬元。
當然,其實這種平均值算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底層員工和高層之間的差距根本不能以道里計。
而隨著華為2017年年報的發布,日前剛剛進行了董事會更迭的華為有了新的全家福,穿著粉色棒球衫的任正非站在后面笑得不像70歲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