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聯想發力AI的底牌和不確定性
聯想擁有的世界級超算能力,不僅意味著聯想可以構建基于自己人工智能產品的世界級人工智能超算平臺,同時也意味著聯想產品化的AI超算技術和產品,可以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提供廣泛的AI超算平臺,真正助力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392.htm在大數據方面,BAT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數據寡頭,這一優勢也成為百度、阿里和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能迅速形成產業優勢的能力。
然而,在中國經濟領域,巨量的企業數據存量并不比互聯網數據少,在聯想大數據平臺上運行著總量在12PB的企業數據,這一數據體量,應該和BAT在同一量級上。聯想在企業和設備方面的數據,得益于聯想數十年來深耕企業用戶的結果。目前,聯想每年為全球提供了1.5億臺的設備和為5億多用戶提供服務,而這些設備和用戶產生的數據,與互聯網數據相比,顯然對傳統產業智能化更具價值。在走向人工智能的路上,這是聯想有別于其它任何企業難以復制的獨特優勢。
雖然基于設備的企業大數據受制于歷史的不同數據結構的影響,能不能成為益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優勢,尚需要聯想在大數據處理方面的努力,但對于已經全面布局人工智能的聯想來說,這種大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在大數據方面,聯想并不止于自己擁有的數據基礎。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和京東CEO劉強東就共同宣布,雙方將開展AI大數據戰略合作。這不僅意味著,聯想通過京東的消費數據來優化自己的設備和企業數據結構,同時也將為京東提供更多的設備運行數據,以優化其電商方向消費行為數據的預測。
對于聯想而言,人工智能可以讓聯想將歷史積累的產業優勢轉化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成長的資源優勢。與中國其它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者相比,聯想可以從人工智能的基礎層提高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為整個社會的智能化轉型提供計算力資源。

三、聯想的終端和產業化能力不可低估
如果說,人工智能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聯想轉化歷史積淀的優勢提供了一條超越之路,那在這條路上,聯想多年來在終端制造和產業化方面的經驗,將極有可能讓聯想在人工智能終端產品制造和人工智能產業化方面迅速形成另外一種行業優勢。
在今年的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一口氣展示了十余款量產和接近量產的人工智能產品,這讓行業和媒體在疑惑的同時深感意外。要知道,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亞馬遜的Echo引起了用戶的廣泛關注外,其它廠家的人工智能終端并沒有出現令用戶關注的產品。即使是軟件領域,除了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冰、小娜和谷歌助手、百度的度秘外,也未見推出系列性產品的廠家。
聯想的這一舉動,一方面說明聯想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人工智能產品的研究和人工智能產品的開發,同時對整體產業發展也開始了產業化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說明,聯想在人工智能的產品化方面,正在釋放其在終端制造方面的產業優勢。
雖然人工智能產業成為企業和國家關注的產業,但就目前智能產品而言,各廠家仍然都處于探路階段,形成這一產業現狀的一方面的原因是技術尚未成熟,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就在于產品化的道路很長。
產品從設計到最終量產,是一條曲折漫長之路,即使是擁有先發優勢的百度和阿里,在智能終端的量產方面,其短板是顯而易見的,而聯想的優勢恰恰就在于可以通過成熟的供應鏈優勢和制造優勢迅速形成自己的產品化優勢。
客觀來看,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在于其數據資源和算法方面的深耕,這也就是李彥宏所說的百度的AI是數據和算法的雙輪驅動的根源;而阿里和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仍然會集中在互聯網數據層面及人才優勢。BAT在AI方面的布局基本集中在基礎支撐層和核心技術層,這讓聯想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可以在超算和產品應用層發力的公司。
在智能終端和行業應用方面,亞馬遜Echo聲名大噪,2016年底銷量已接近1000萬臺,而聯想智能音箱緊隨其后上市,在此次Tech World上推出了其第二代智能音箱產品Smart Cast+,不僅可以進行智能語音交互,還可以實現投影,并可通過手勢和圖形識別進行影像交互。應該說,這是目前智能音箱領域技術最前沿的產品。同樣作為智能音箱產品,阿里的天貓精靈,至少從產品功能上看,只是一個類似于Echo的產品。

聯想人工智能方向值得關注的另一款產品就是聯想“智能情境引擎”,雖然這款產品聯想并沒做大規模宣傳,但這款基于普通計算終端智能化的產品,很可能會給整體傳統PC產業帶來變化。
近兩年來,聯想一直強調其未來的戰略方向是“設備+云”,這是一個不太好理解的概念,但聯想這次推出的“智能情境引擎”大致可以說明未來聯想在泛智能終端領域的想法。
聯想“智能情境引擎”是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一款主動服務系統,通過電腦自帶的50多個傳感器,感知用戶使用環境和用戶日常使用習慣,主動為用戶匹配電腦軟硬件環境,簡單地說,就是可以讓用戶的電腦無論走到那里,開機后就自動進入工作界面。
這款產品的出現,得益于聯想數十億用戶多年來積累的設備數據和用戶使用習慣數據,通過這款產品,我們可以洞察到聯想在傳統PC方向的野心。
當PC可以通過智能化服務具備了比智能手機還便捷的能力,其實PC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PC,聯想“智能情境引擎”也許會帶來PC產業智能化變革。隨著PC產品的輕量化、自然語言識別、全實時和智能化的普及,未來的PC將變成智能終端領域的一員。
不僅如此,聯想這次在Tech World還展示了像智能音箱、混合現實智能眼鏡、智能服務機器人等類型的智能產品,以及以聯想AI超算深騰8810為代表的聯想企業級智能化數據中心產品,同時在產業化方向,聯想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領域已經積累的一些成熟案例。
在人工智能產業化方向,聯想已經進入了規?;瘧秒A段。
應該說,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層,聯想在智能產品和行業解決方向方面,正在釋放其在數字化時代的勢能。
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算法一直是一塊短板,在這方面,百度、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企業先走一步,但要形成與谷歌、微軟等國際巨頭相抗衡的力量仍然需要時日。轉身人工智能的聯想,種種跡象表明,也正在算法方向發力。
自2016年11月聯想引進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博士后,先后又引進了原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技術領袖徐飛玉博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博士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方向的科學家,據聯想研究院在Tech World媒體溝通會上信息,聯想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已聚集了100多位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人員。楊元慶也在Tech World上表示,未來三年要在人工智能研究上投入12億美元,保證人工智能領域“有后勁”。
中國人工智能在原創算法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是一次長跑,在這方面,聯想只要跟上就不算太晚。
和百度一樣,同樣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備受質疑的聯想,這次,聯想給了行業足夠大的一個意外,當公眾和媒體仍然緊盯著聯想在PC領域的業務時,聯想其實已經開始了人工智能之路。以AI計算力和工業數據為驅動,以智能終端為突破,聯想正在走一向同其它企業的AI之路。
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而中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表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是一個異常廣闊的市場,對于中國科技企業來說,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由人工智能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可能將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