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系IC設計公司近5成市值不到1億美元 生存危機擴大
曾被譽為臺灣明日之星的IC設計產業,曾在政府力倡矽導計劃時,公司數量一度逼近400家大關,然近幾年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整并大勢的強力挑戰,加上大陸IC設計產業快速茁壯,目前市值不到新臺幣10億元的掛牌IC設計公司數量占比約2成,且有近5成市值不到30億元(約9854千萬美元),過去臺系IC設計公司強調小而美的競爭優勢,如今卻已成為難以翻身的巨大鴻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850.htm全球芯片市場競爭不再只是芯片設計開發,而是牽扯更多的軟體及應用領域設計,甚至連晶圓代工、封測產能等后勤支援能力,亦必須一次到位,這使得市值日漸萎縮的臺系小型IC設計公司,面臨時不我予、坐吃山空的困局。
以目前臺系IC設計掛牌業者市值不到20億元的公司為例,多鎖定較低階的語音玩具IC、類比IC及驅動IC市場,在大陸IC設計產業憑藉內需市場快速擴大勢力情況下,沒有及時將產品轉型或轉換跑道的臺系IC設計公司,面對芯片價格下滑、終端市占衰退、獲利萎縮及內部人才流失等一波波的強力沖擊下,營運表現正節節敗退。
盡管部分芯片業者手上還有不少現金,但尋找藍海市場不易,又難以吸收優秀人才,加上先進芯片設計及制程技術所費不貲,使得不少臺系消費性IC、類比IC設計公司陷入創新難、轉型難、翻身更難的困境中而無法自拔。
臺系IC設計業者坦言,其實芯片生意已不再只是單純的芯片設計投產后交給客戶,而是一連串跨界技術的有效整合,芯片平臺的互通,軟、硬體資源的交叉運用,甚至在供應鏈管理及客戶關系建立上,都不斷提高經營難度,過去一顆芯片走遍天下,甚至一顆芯片就翻身的神話故事,已不再適用于已相當成熟的臺灣IC設計產業中。
過去臺系IC設計業者還有機會靠著大陸內需市場而奮起,但隨著這幾年大陸IC設計公司順應當地政府大力扶植本土產業而崛起,瞬間就堵住臺系小型IC設計公司的最后生路,這讓臺系小型IC設計公司的最后轉寰空間似乎也消失不見。
觀察全球半導體產業大勢,整并風潮越演越烈,大型及超大型芯片供應商不斷應運而生,而在各個芯片市場若沒卡到前三名寶座,整個生意幾乎等于是做白工,甚至是賠錢生意,加上品牌客戶及代工廠勢力范圍亦持續出現更集中化的效應后,臺系小型IC設計公司確實已出現相當大的生存壓力。
反應在臺系小型IC設計公司的市值表現上,有如溫水煮青蛙般的態勢不斷往下滑落,并陷入人財兩失的惡性循環中,在這波全球半導體產業整并大勢所掀起的滾滾浪潮,持續淘盡臺系IC設計公司的人才,過去臺灣引以為傲、極具創造力及生命力的中、小型IC設計公司,正陷入快速滅頂的危機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