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價到研發實力,華虹/中芯國際半導體制造全面PK
近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布報告稱,今年4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創下2010年9月以來最高同比增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604.htm智通財經注意到,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自去年8月開始,已經連續9個月同比增幅超過10%,近五個月同比增幅均超過20%。

不過,來自行業內部的預期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有望增長11.5%。但預期未來兩年的增長率僅為增長2.7%和小幅下滑0.2%。
根據預測,未來兩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速會明顯下滑,但我國的半導體行業前景似乎沒有那么“悲觀”。
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3425.5億塊,同比增長9.1%,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連續4年超過2000億美元,而出口金額僅為613.8億美元,貿易逆差達1657億美元。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卻接近全球1/3,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
為改變這種狀況,中國政府發布了多項相關政策和指引。
其中,《中國制造2025》政策文件明確了中國目標將集成電路自給自足率在2020年提高到40%,并在2025年提升至70%。據分析,要實現這一目標,預計中國半導體產業在2016-202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在投入方面,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估計,總投資額將接近1萬億人民幣,其中70%將投資于半導體制造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會不會對內地半導體企業產生興趣?智通財經注意到,華虹半導體(10.58, 0.34, 3.32%)(01347)和中芯國際(8.57, 0.83, 10.72%)(00981)是港股半導體行業中,內地半導體企業的兩塊“招牌”。
中國半導體協會公布的2016年中國半導體制造十大企業顯示,華虹和中芯國際分列榜單第二位和第五位。不妨把兩家企業放到一起“PK”,看看誰更勝一籌。

2016年中國半導體制造十大企業
ROUND 1:股價表現
股價是對比兩家公司最直觀的指標。根據k線圖,明顯的華虹今年來的股價表現良好,而中芯卻“愁云慘淡”。但是從估值水平來看,華虹目前的市盈率以及市凈率分別為10倍和0.9.倍,中芯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12倍和0.99倍,差別并不大,二者在同一水平線上。

華虹半導體日k線圖

中芯國際月日線圖
ROUND 2:財務指標
中芯國際目前的市值大約為360億港元,是華虹的三倍有余。中芯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是華虹的4.33倍,但凈利潤僅為華虹的2倍。從業績增速來看,盡管中芯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25%,但凈利潤增長率卻僅為13.63%,遭增長56.19%的華虹“完爆”,這是為何?

一季報財務對比
智通財經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中芯國際的銷售成本為5.72億港元,同比增長19.1%,折舊1.8億美元同比增長48.1%,其他制造成本3.91億元,同比增長9.4%,研發支出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01.5%。
反觀華虹,成本控制就要好得多。一季報顯示,華虹銷售成本為1.29億美元,同比增長10.7%,經營開支2242.5萬美元,同比下降3.5%,管理費用2092.5萬美元,同比下降4.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