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大漲價 元器件漲價是主因 廠商只能賺辛苦錢
小米6手機最低售價2499元,華為P10手機最低售價3788元,小米、華為兩家國內手機廠商今年發布的兩款旗艦產品價格均高出大眾的預期不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8864.htm其實,早在今年春節之后,包括小米、魅族、樂視等多家手機廠商相繼宣布為其手機產品調價,漲幅從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當時,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小米宣布,旗下紅米4和紅米4A的售價普調100元,當時有網友在微博表示:“活了這么久,第一次見手機不掉價還能漲價的。”
消費電子產品價格不降反升確實不多見,這樣“反常”的價格調整究竟是什么原因?
元器件價格上漲是主因
每經小編梳理媒體報道發現,國內廠商調高手機價格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國內低端手機市場萎縮,手機廠商紛紛主動朝中高端轉型。
第一財經援引賽諾今年2月份的數據顯示,999元以下的超低端市場銷量同比去年有將近20%左右的降幅,1000元至2499元檔位則出現滯漲,銷售總量維持在一個水平線上。
“超低端手機的銷售量確實一直在萎縮,這個是一個趨勢,1000元到2000元檔位表現還比較穩定。”賽諾分析師李睿表示,雖然中國市場仍處于消費升級的階段,國產手機廠商向中高端市場靠攏,但從數據看,高端市場銷量增長并不明顯,千元檔的份額仍表明這是核心檔位。
據央視報道,消費升級為國產手機拓展高端市場提供了必要條件,以往在千元市場廝殺激烈的廠商們也都紛紛開始上探至2000—3000元的中高端市場,多家廠商也紛紛表態,未來的手機價格上行是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被認為是國內手機廠商提價的最主要原因。
根據中國經營報的報道,根據研調機構WSTS及IC Insight統計,今年第1季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報價較去年第4季上漲26%,更較去年同期成長45%,至于NAND Flash(資料儲存型閃存)報價首季報價季增8%,年增率也高達4成之多。而手機內存中,普通的8G DDR4內存從200元直接翻了一倍到目前的400元以上,DDR3內存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將近翻了一番。
全球內存和閃存芯片市場的大幅漲價,手機、電腦等產品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其實,不只是手機存儲芯片漲價,包括屏幕、處理器、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等核心基礎元器件的價格,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都有不少的漲幅。
關鍵元器件受制于外國供應商
小編發現,包括儲存芯片在內的手機元器件價格上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缺貨”,也就是元器件供應商的產能無法滿足手機生產商的需求,而國內的手機生產商對這些元器件供應商有很強的依賴性。
近期發生的華為“P10閃存門”便是例子。在解釋P10系列手機閃存為何同時采用UFS和EMMC兩種方案的問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核心原因是供應鏈閃存的嚴重缺貨,至今我們的Flash存儲仍然在缺貨之中。”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在目前的存儲芯片市場中,三星、鎂光、海力士、東芝和閃迪5家外資企業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手機主芯片方面,高通、聯發科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根據安兔兔評測的數據,2016年整個安卓手機芯片市場主要被高通、聯發科、三星和華為海思四家瓜分。其中,高通驍龍芯片數量總占比最高,超過了50%,霸主地位穩固。聯發科和三星,則緊隨其后。華為海思麒麟芯片排名第四,數量總占比只有近6%。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高通是全球的手機芯片霸主,憑借著領先的技術優勢,一直都是三星和國產手機品牌旗艦手機首選的芯片供應商,而國產的華為海思的芯片目前只是供應給自家的華為手機采用。
同時,在手機屏幕方面,國產手機也被外國廠商死死限制。據華夏時報報道,OLED屏幕在2016年成為眾多手機廠商的選擇。除了三星的Note7外,小米5、華為Mate9 Pro、vivo的Xplay 5等手機都采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而騰訊數碼的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95%的OLED顯示屏均來自三星,就算蘋果要在iPhone 8上使用OLED顯示屏,也要有賴于三星的供應。根據預測,在2020年以前,三星在OLED面板供應上的統治將很難被撼動。
國產手機廠商只能賺辛苦錢
諸多關鍵元器件受制于外國廠商,在智能手機市場迅速擴張的環境下,國產手機廠商卻只能賺些“辛苦錢”,相反三星等掌控供應鏈的企業卻躺著就把錢賺了。
根據IDC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國。2016年全球五大廠商中,中國就占據三席,分別是華為 、OPPO 和 vivo,在整體銷量方面已經對蘋果、三星兩大巨頭造成威脅。
中國智能手機雖然能快速打入市場但營業利潤并不樂觀。
據中國日報引用韓聯社報道,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營業利潤為537.72億美元,其中蘋果利潤為499.97億美元,占79.2%之多,具有壓倒性的市場占有率,營業利潤率(利潤銷售比)也高達32.4%。三星利潤為83.12億美元,占整體14.6%,其營業利潤率為11.6%。華為營業利潤9.29億美元,占1.6%;OPPO8.51億美元,占1.5%;VIVO7.32億美元,占1.3%;小米達3.11億美元,占0.5%,其營業利潤率分別為4.1%、5.1%、5.0%、1.5%。
同時,去年飽受Note7手機爆炸負面影響的三星電子,因內存價格暴漲,在2017年開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據三星電子4月27日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當期50.55萬億韓元的銷售額同比微增1.54%,但9.9萬億韓元的營業利潤卻同比大增48.27%。在這其中,第一季度芯片業務的營業利潤達到6.31萬億韓元,占到三星電子整體營業利潤的近64%。可以說,內存芯片業務不僅沒有讓三星的業績在Note爆炸事件中受到影響,反而創下了9.9萬億韓元單季營業利潤的第二高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