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創造“陜西速度”和“西安效率”
面對全球信息化加速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呈爆發式增長態勢。2016年陜西實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持續高速增長,全年電子制造業總產值超過7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其中半導體產業產值達到500多億元,位于“一帶一路”核心地位的陜西是如何超前謀劃,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助力陜西在經濟發展上實現“彎道超車”?半導體產業在其中又起了怎樣重要的推動作用?新華社記者帶你一探背后的奧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8782.htm西安高新區:聚焦新興產業帶動轉型升級
近年來,陜西引進一批集成電路、智能終端領域大項目以及在信息技術產業相關領域市場份額和規模排名提升迅速,這些都離不開西安高新區這位“大功臣”。經過26年發展的西安高新區,是中國確定的六個要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之一,是絲綢之路沿線產業規模最大的高新區。
據悉,2016年,西安高新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占西安市的近17%,進出口總值分別占全省和西安市的76%和83%,已經成為西部開發開放戰略高地,成為西安、陜西核心增長極和對外開放先行區。
據西安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吳峰介紹,隨著西部的發展,配套和服務在逐步改善,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有一批新進的項目選擇落戶西安。
隨著三星等一批特大項目的入區建設,西安高新區日益成為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區、全國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和世界重要的智能手機產業基地。
西安把信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戰略,以高新區作為核心區域。比如,三星存儲芯片在2012年與陜西省、西安市的簽約就是一大標志性事件,該項目落戶西安高新區,不僅是三星海外投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項目以及我國集成電路領域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
西安高新區以三星高端閃存芯片項目為契機,制定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加快平臺建設、專業化園區承載等舉措,吸引了更多的半導體企業入駐,加速打造千億級世界電子信息產業新高地。
目前,陜西省已投資40億元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信息產業。西安高新區也設立了10億元的戰略型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發展、人才引進、發明創造,對創新型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利息補貼等服務,計劃到2020年西安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6000億元。
半導體:創造“陜西速度”“西安效率”
半導體是電子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三星電子憑借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在存儲芯片市場占有世界第一的位置。陜西省計劃在“十三五”規劃時期,以創新為驅動發展力發展尖端產業,而三星項目恰好屬于中國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尖端產業。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錫永告訴記者,在西安奠基的三星半導體工廠,是集存儲芯片生產、封裝、測試于一體的半導體綜合工廠,主要生產10納米級NAND閃存芯片(V-NAND),代表著世界最高技術水平的存儲芯片。
同時,從落地西安高新區,到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只用了三年,創造了“陜西速度”和“西安效率”。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金起三表示:“三星項目從落戶陜西西安,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僅用15個月就完成了整個半導體工廠的建設,可以說史無前例。”
為支持三星半導體工廠的生產,2013年,配套高端存儲項目的三星電子封裝測試項目,以及三星電子及三星數據兩個研發中心落戶西安,標志著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生產鏈在西安構筑完成,有力促進了中國在半導體市場地位的迅速提升。
三星投入巨資成立的半導體工廠,同時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工程師。目前,三星半導體工作有工程師千余人,研究人員超過三百人。他們的成長也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三星在西安還成立了動力電池工廠,不僅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對陜西制造業的升級以及一帶一路核心地位的增強都有所促進。
先進產能帶動高級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三星西安半導體累計投資近100億美元,目前正常且滿產運行當中。2015年,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2016年產值再次創新高。
2016年三星半導體產值在陜西GDP中約占1.6%,出口額達到了陜西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據陜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何曉寧表示,“三星落戶之前,陜西的集成電路產值大約100多億元,2016年陜西省半導體產業產值是500多億元。”他還表示,三星的入駐對西安、陜西國際化影響力的提升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陜西省的進出口額70%是由半導體企業貢獻,這主要集中在兩家企業,一是三星、二是美光。三星半導體閃存芯片項目的迅猛發展,也帶動了上百家配套企業入駐。在西安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完整產業鏈條和巨大發展潛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具美汝表示,在半導體行業,國內企業的水平和國際還是有一定差距。引進三星項目,希望能帶動其他國內企業的發展。國內的很多半導體企業,尤其是設備廠商特別希望能“進入”到國際性大企業,從而和國際接軌,這也能夠提升其設備的品質。
何曉寧表示,以往國內引進的半導體技術多是淘汰的技術或者落后的產能,而三星的項目是全球最領先的10納米級V-NAND技術(采用3D立體堆疊式設計,由三星電子自主研發),這帶動了中西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熱情。一直以來,我國半導體產值比重都在沿海,而近些年中西部逐漸成為國家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極。
何曉寧表示,半導體產業人才是關鍵。陜西省一直是半導體大省,有著諸多高校和研究所,并設有半導體相關專業。隨著三星項目落戶,這些年出現了人才回流的現象。
當前,陜西當地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也在跟進當中。
“數年之后陜西必將成為半導體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重要省份,陜西半導體產業也將間接地促進全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何曉寧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