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操作系統可能就是IoT操作系統
而阿里這樣的企業也會加大力氣推動基于Linux的YunOS落地。這款OS搭載了阿里自主設計、架構、研發的虛擬機,采用HTML5構建了基于云計算的運行環境和移動云應用框架,同時提供了本地應用的運行環境,需要完成應用層、架構層、系統層等所有的研發工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8731.htm這款系統不僅僅可以跑在手機上,真正核心的優勢在于可以跑在汽車、電視、冰箱以及其他的工業設備之上。而且真正可怕的是,由阿里YunOS主導的ID2(InternetDevice ID)在ITU-T(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化組織)成功立項。ID2將由阿里YunOS發行,固化在芯片中,成為IoT設備里的身份標識。背后還有阿里的云計算作為支撐,能夠滲入到工業生產以及商業基礎設施之重。其格局是手機Rom所無法比擬的。
而且阿里今天在IoT層面的布局包括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事業群組,這一個個板塊共同打造IoT時代的服務平臺,能夠為企業和創業者賦能。

(阿里在IoT領域的布局)
可以說,現在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科技巨頭都在都在試圖開發自家的IoT操作系統。
像華為這種通信巨頭就有自己的IoT系統Liteos。Liteos的系統體積只有10KB,是目前世界上最輕量級的IoT操作系統,同時它是開源的,華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第三方伙伴采用該系統,在華為的數據基礎上開發行業應用。
今年4月還有外媒報道稱,谷歌正在開發一個代號為“Brillo”的AndroidIoT系統。昨日,在美國舊金山Monscane中心舉行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正式推出了這個以Android為核心的Brillo系統。
Brillo是出自Android,所以在設備配對和設置上將非常方便,任何Android設備都可以輕松與Brillo智能設備對接,并實現控制。除了Brillo,谷歌還發布了Weave跨平臺協議。這款協議可以連接云端、手機和Brillo支持的設備,比如Nest旗下產品。
“我們希望打造一種自然無縫的方式讓智能家居互聯互通。”谷歌Sundar Pichai透露,NEST團隊將傳統設備進行了更新,并與安卓團隊合作,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其實微軟也在為未來的IoT操作系統做準備。俄羅斯的WZor近日在推特上表示,微軟正在研發Windows Cloud操作系統,這款操作系統預計將會在2020年登場,這款操作系統的特別之處在于必須連接到互聯網才可以使用完整功能,離線模式僅僅提供了非常基礎的功能。微軟還在微軟與GE、西門子等制造業巨頭達成云端合作,更好地服務IoT用戶。
其實不僅僅是這幾家公司,我們可以從這份表格中看出到底有多少科技巨頭涉足IoT系統:
2013年Intel 創立IoT事業部,次年即投放產品Intel IoT Platform。該平臺旨在幫助企業用戶更便捷地測試、投放和保護設備。
2015年亞馬遜云計算服務IoT平臺讓連接設備輕松安全地與云端應用進行交互。
2015年微軟IoT套件發布,結合了云計算、存儲領域多年技術積累,幫助企業收集、整理、處理信息。
2016年思科斥資14億美元收購聯網通訊平臺Jasper全部股權,擴充和完整已有的物理聯網生態系統。
2014年, 騰訊推出QQ物聯,以硬件產品為主,面向傳統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車載、健康設備等多個領域開放。
2015年IBM推出Bluemix IoT 服務,提供了簡單且強大的功能將全球不同種類的設備和應用程序互聯起來。
2015年,百度發表百度IoT,將與ARM、MTK、科通芯城、TI、博通等產業領軍戰略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動中國IoT產業的發展。
下代操作系統將是人工智能與IoT應用的統一
綜上來看,人工智能和IoT的應用在云平臺上實現統一是下一代網絡生態圈的雛形。

(物聯網產業的應用產業結構圖)
2016年2月29日,阿里巴巴推出IoT戰略時,阿里巴巴CEO張勇就曾表示,阿里會堅持用大生態的思路推動IoT生態的繁榮,阿里不會做智能硬件,而是利用電商,云計算和操作系統等強項,提供基礎服務賦能商家,阿里會把工業制造和產品設計的創新機遇留給合作伙伴。
其實從“不會做智能硬件”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巨頭IoT真正該有的思路——在萬物互聯思維框架下,人工智能與IoT統一的系統深度挖掘龐大數據背后的價值,靈活應對隨時可變的應用場景,確保傳感器、監控、現場設備之間開放、安全的通信,并可實現云端遠程管理與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這樣的巨頭在IoT層面上的布局以及思路目前來看都是較為超前的。而YunOS目前在IoT方面的布局以及獲得的成績也是可喜的,尤其是當去年互聯網汽車發布后,YunOS所能夠為萬物互聯網帶來的想象力也超越了原本的構想。
IoTPaaS平臺Xively分析曾預估,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400-800億設備接入IoT,其中政府設備至少占77億,總金額約21億美元,預計投資回報為47億美元,人均擁有的IoT設備將有10臺。Gartner的市場調研報告認為,全球每秒接入IoT的設備將達63臺,也就是每天550萬臺,預計2015-2020年間IoT市場規模將達千億量級。
IoT產業目前處在發展初期,碎片化特點必將導致IoT時代對軟件的多樣性需求。一種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很難支持IoT系統中的所有設備,短時間內,IoT操作系統很難形成像智能手機中Android和iOS兩家獨占市場的局面。以安全性和集成化為代表的IoT新需要給傳統嵌入式軟件帶來挑戰,也給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產業新人帶來機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