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芯片強國:2018年中芯國際將投產14納米工藝

        芯片強國:2018年中芯國際將投產14納米工藝

        作者: 時間:2017-04-21 來源:頭條號 收藏

          2016年,全球五大芯片代工(晶圓代工)廠商中,來自中國臺灣的就有臺積電、聯華電子和力晶科技三家,來自美國的格羅方德在全球是僅次于臺積電的第二大芯片代工廠商,中國大陸只有一家。目前來說,已經能為全球客戶提供350納米到28納米的芯片代工和技術服務。能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芯片代工解決方案,能為客戶代工邏輯芯片、耐高壓芯片、系統芯片、閃存芯片、混合信號/射頻收發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和微型顯示器芯片等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58272.htm

          

         

          日前,集邦咨詢報道:包括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電子等所有的中國大陸(本土)芯片代工廠商,現在投入量產且最先進的制程工藝是28納米工藝。然而,拓墣產業研究院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在2016年實現28納米工藝產能,占到全球28納米工藝總產能的比重僅為0.7%。同理,臺積電、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則分別占比為66.7%、16.1%和8.4%、集邦咨詢稱:“未來隨著各外資廠商新廠的落成投產,等待大陸本土廠商的將是來自外資廠商在技術、人才、市場等多方面資源的直接競爭,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先進制程布局將全面開戰。”

          

         

          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臺積電會向在南京的工廠導入16納米FinFET工藝。2019年年末,格羅方德會向位于成都的工廠導入22納米FD-SOI工藝。聯華電子計劃最快在2017年第二季度向廈門工廠(聯芯)導入并投產28納米工藝。另一方面,雖然中芯國際已經投產28納米工藝,但仍需對高端的28納米HKMG工藝深入探究。面對臺積電、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等對手,中芯國際接下來該怎么辦?有一個好消息是:中芯國際計劃在上海新建(一座)300毫米晶圓工廠。2018年,中芯國際就要在新建工廠投產工藝。

          

         

          2015年6月,中芯國際和華為、高通、IMEC共同簽下合作協議,合作研發工藝。中芯國際希望在2020年以前能有自己的工廠。中芯國際追逐芯片強國夢,為了盡早追上臺積電、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等對手,從研發28納米工藝直接跳級到研發14納米工藝。未來,中芯國際很可能從研發14納米工藝再跳級到研發7納米工藝。事實上,前不久,中芯國際CEO邱慈云對外提到,中芯國際在2017年晚些時候即會投入資金和人力來研發7納米工藝。

          

         

          

         

          從2011年到2016年,中芯國際在研發上的投入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年和2016年,中芯國際在研發上的投入分別為2.37億美元和3.18億美元。從2012年開始,中芯國際才步入到了盈利階段。2016年,中芯國際實現收入29.14億美元,實現利潤3.77億美元。



        關鍵詞: 中芯國際 14納米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项城市| 克什克腾旗| 新竹市| 视频| 南乐县| 东城区| 鄂伦春自治旗| 岱山县| 临沂市| 孝昌县| 炎陵县| 资中县| 仁怀市| 永胜县| 林周县| 武乡县| 道真| 巧家县| 宝兴县| 潍坊市| 庆安县| 于田县| 德昌县| 涡阳县| 大关县| 饶平县| 庆安县| 岳阳县| 务川| 伊春市| 贺州市| 黄浦区| 紫阳县| 海林市| 闸北区| 阳新县| 渝北区| 洛川县| 巴里|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