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2022年年度報告會議上表示,國產半導體產業這些年不斷受到制裁,但相信中國半導體產業會在制裁中重生,實現自立自強。針對華為和合作伙伴實現了14納米以上EDA工具的國產化,徐直軍亦在會議上回應稱,這意味著任何國產半導體企業都可以使用國產EDA工具設計14納米以上的芯片。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是芯片生產的第一環,貫穿了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集成電路產業鏈,也被稱為芯片之母。可以說,EDA工具支撐著數十萬億規模的數字經濟,尤其是中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
- 關鍵字:
國產 EDA 14納米
- 外媒報導,處理器大廠英特爾上周向合作伙伴宣布,停止生產第11代Rocket Lake-S
CPU,2024年2月23日為最后出貨日。第11代Core-i Rocket
Lake-S系列處理器為最后一代采用14納米制程產品,停產代表14納米制程結束。英特爾表示停產前,合作伙伴仍可于8月25日前下單Rocket
Lake-S CPU。Wccftech報導,第11代Rocket Lake-S CPU停產后,英特爾不再為客戶端PC生產14納米制程CPU。由于共享處理器架構,英特爾也決定停產Xeon W
- 關鍵字:
英特爾 14納米 Rocket Lake-S CPU
- 英特爾Rocket Lake-S 桌面處理器明年第一季度發布 新浪數碼訊 9月7日早間消息,消息人士稱,英特爾將在2021年2月份Rocket Lake-S臺式機處理器,主要面向游戲發燒友市場。這將會是英特爾14nm處理器的最后一代產品。但與之前的產品不同,它將采用新的核心架構:Sunny或Willow Cove也可能是兩者之間的混合體。將采用新的核心架構 Rocket Lake-S 系列處理器將包含:酷睿 i5、酷睿&n
- 關鍵字:
英特爾 桌面處理器 14納米
- 新年伊始,位于浦東張江哈雷路上的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廠)內,一顆顆芯片正“新鮮出爐”,“新”在于芯片生產線是國內首條14納米生產線。該工廠也是目前中國大陸芯片制造領域的最強者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基地。
- 關鍵字:
中芯 14納米 浦東
- 9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第二季度的綜合經營業績。中芯國際第二季度銷售額為8.907億美元,與上一季度環比增長7.2%,與去年同比增長18.6%。欣喜的是,14納米FinFET制程開始進入到客戶導入階段,可以預見量產目標已不遙遠。14納米FinFET制程如果正式量產,對于中芯國際來說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僅可以確保其遙遙領先于國內的競爭對手,更是可以拉近其和國際芯片大廠之間的距離。 根據中芯國際財報,第二季度不含技術授權收入(授權收入)確認的銷售額為8.379億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14納米 FinFET
- 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目前最新的14納米FinFET制程已接近研發完成階段,其試產的良率已經可以達到95%。距離2019年正式量產的目標似乎已經不遠了。但半導體人才儲備不足依然是中芯國際面臨的重要問題。 中芯國際與一線陣營代差巨大 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成立以來就專注做半導體芯片。在外界看來,中芯國際就是“中國芯”的代表。 但是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制程為28納米,而從2018年第一季的財報來看,28納米占其營收不過3.2%,
- 關鍵字:
中芯國際,14納米
- 2017年11月底中芯國際完成權益類組合融資交易,合計募集資金9.72億美元,創下2004年IPO以來最大金額的權益類融資,且除兆易創新外,包括大唐控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均積極參與, 代表兩大股東對于未來中芯國際發展的戰略性支持,也突顯中芯國際在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藍圖上將持續扮演關鍵的角色。
事實上,2017年11月兆易創新公布將以不超過7000萬美元的額度來認購中芯國際的配售股份,而交易完成后,兆易創新將持有中芯國際1.02%的股份,不但可藉由中芯國際的產能來確保兆易創新NORFlash供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14納米
- 中芯國際延攬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臺積電技術高層梁孟松后,首次于線上法說會中現“聲”說法,他表示非常看好中芯在產業中的機會與位置,但也深具挑戰;針對外界最關心的高階制程進度,共同執行長趙海軍表示,先進制程14納米FinFET將于2019年量產,第二代28納米HKMG制程也會于2018年底問世,外界都睜大眼睛等著檢視成績單。
中芯國際15日的線上法說中,仍是由趙海軍主持會議,梁孟松僅簡短發言,代表加入新團隊后的首次現“聲&rdqu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14納米
- 如今,濃縮在小小芯片上的集成電路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電腦、手機、家電、汽車、機器人等各種產品都離不開集成電路。沒有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撐,信息社會就失去了根基,集成電路因此被喻為現代工業的“糧食”。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對集成電路產品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對出口到中國的制造裝備、材料以及工藝技術進行嚴格審查和限制。想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芯片,就必須發展我國自己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2008年,“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14納米
- 科技部23號表示,集成電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取得多項重要成果,我國在14納米集成電路制造先導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成功打造集成電路制造業創新體系,引領和支撐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崛起,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被譽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根基。然而多來年以來,中國芯片高端裝備和材料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完全依賴進口,產業鏈嚴重缺失。為實現自主創新發展,“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項)于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專項總體目標是開展集成電路制造裝
- 關鍵字:
14納米 芯片
- 2016年,全球五大芯片代工(晶圓代工)廠商中,來自中國臺灣的就有臺積電、聯華電子和力晶科技三家,來自美國的格羅方德在全球是僅次于臺積電的第二大芯片代工廠商,中國大陸只有中芯國際一家。目前來說,中芯國際已經能為全球客戶提供350納米到28納米的芯片代工和技術服務。中芯國際能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芯片代工解決方案,能為客戶代工邏輯芯片、耐高壓芯片、系統芯片、閃存芯片、混合信號/射頻收發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和微型顯示器芯片等等。
日前,集邦咨詢報道:包括中芯國際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14納米
- 臺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英特爾(Intel)高階制程戰火趨烈,聯電亦傳出14納米FinFET制程力拚2017年第2季小量出貨,但搶下頭香的并非是移動通訊客戶,而是比特幣礦機制造商BitFury,由于聯電亟需14納米量產記錄,以突破政府對于先進制程N-1世代登陸的限制,內部目標是2017年中讓廈門12吋廠進入28納米生產,BitFury訂單量雖不大,但對于聯電而言將是雪中送炭。
聯電規劃廈門12吋廠時,對外公布是從40/55納米制程切入,但當時設備商就傳出聯電采購
- 關鍵字:
聯電 14納米
- 據海外媒體報道,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技術不爭氣,被認為是 AMD 競爭力落后Nvidia的絆腳石。據Forbes.com報導,AMD顯然對格羅方德失去耐心,已決定在產品跨入14 納米世代的關鍵時刻,將三星納入晶圓代工廠之列。
AMD上周公布財報轉虧為盈,固然贏得投資人喝采,不過重要新14納米產品交由誰生產更受關注,也成為法說會上被分析師追問的焦點。Forbes產業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事后特別再發信詢問AMD,其回應證實三星已被列為格羅方德、臺積電
- 關鍵字:
AMD 14納米
- 三星電子計劃使用第二代14納米FinFET制程技術量產更先進的處理器,并很快將被用于三星的高端智能手機Galaxy S7中。
隨著14nm LPP制程投入量產,三星進一步展現了工藝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讓業界看到全新的三星Exynos 8 Octa及為高通等客戶代工的處理器所具備的卓越性能和功效。高通驍龍820處理器正是采用了三星最新的14nmLPP制程技術制造,將于今年上半年出現在各品牌的旗艦智能手機上。
全新的14納米處理器運用3D FinFET設計結構,實現高性能和低功耗。通過晶體管結構
- 關鍵字:
三星 14納米
- 存儲是電子產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與數據相伴而生,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會需要存儲芯片。近年來,存儲芯片行業熱點話題不斷:3D NAND的生產制造進展情況如何?LPDDR4在市場上的應用進程是怎樣的?移動產品中eMCP將成為主流封裝形式嗎?存儲技術發展的路徑或許會爭論不休,但是整體方面卻不會改變,那就是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密度、更快的存儲速度、更加節能以及更低的成本。
2015年手機存儲市場
著眼用戶體驗提升
目前業界對于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走勢的預測很多,總的觀點是增長率放緩。當
- 關鍵字:
NAND 14納米
14納米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14納米!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14納米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14納米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