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新一代芯片絕緣體號稱性能超越氮化硅

        新一代芯片絕緣體號稱性能超越氮化硅

        作者: 時間:2017-04-11 來源:eettaiwan 收藏

          IBM在近日于美國矽谷舉行的年度IEEE國際可靠度物理研討會(International Reliability Physics Symposium,IRPS)上發表了新型絕緣體,該種材料有兩種型態──氮碳化矽硼(SiBCN)以及氮碳氧化矽(SiOCN),號稱兩者都能讓性能與良率有所提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46486.htm

          此外IBM還展示了如何在線路之間填充SiBCN或SiOCN,來建立線邊緣粗糙度(line edge roughness,LER)變異的模型,以及透過預先篩選測試達到更有效量測故障率、讓性能最佳化的新技術。

          在一篇題為“氮化矽(SiN)、SiBCN與SiOCN間隔介質之時間相依介電質擊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 of SiN, SiBCN and SiOCN Spacer Dielectric)”的論文中,IBM Research電氣特性暨可靠度經理James Stathis描述了(22納米制程芯片上的)10納米厚度SiBCN與SiOCN間隔介質性能如何超越SiN,以及在7納米制程測試芯片采用6納米厚度絕緣介質的實驗。

          IBM打算在14納米制程節點(已經于GlobalFoundries生產)導入SiBCN絕緣體,而SiOCN將在7納米節點采用;Stathis透露,IBM期望可在5納米節點使用終極絕緣體──氣隙(air gap)。

          

         

          IBM Research的James Stathis表示,SiBCN與SiOCN的介電常數低于Power 9處理器采用的SiN

          (來源:IBM Research)

          Stathis指出,精確建立依據芯片運作電壓決定的絕緣體材料壽命十分重要,因為在先進制程節點,若采用一般的SiN間隔介質,寄生電容會占據整體元件電容的85%;但借由利用具備較低介電常數的材料如SiBCN與SiOCN,可降低寄生電容并因此改善芯片性能、提升良率。

          LER也是造成寄生電容的因素,IBM在另外兩篇分別題為“LER沖擊隨機模型(A Stochastic Model for the Impact of LER)”以及“全面性LER沖擊模型建立新方法(A New and Holistic Modeling Approach for the Impact of Line-Edge Roughness)”的論文中,展示了LER如何在間隔線路的絕緣體內導致隨機變異,并對介電電壓/時間相依度帶來不良影響;而IBM指出,采用其全面性隨機模型,能在先進制程節點對整體芯片可靠性進行更精確的電壓效應預測。

          IBM無晶圓廠可靠度小組(Fabless Reliability Group)的工程師,可以展示如何利用感知運算演算法,更精確預測上述新型絕緣體的介電質擊穿點;一旦采用新絕緣體的芯片開始生產,這種新的“智慧”方法號稱能大幅改善測試實際芯片時的效率。其方法能在新一代晶圓制程被批準之前,實現最佳化的預篩選與測試順序。



        關鍵詞: 芯片 氮化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宜州市| 南涧| 博爱县| 昌都县| 宜阳县| 合水县| 汶上县| 揭东县| 北京市| 东台市| 武宁县| 西乡县| 囊谦县| 吉隆县| 博乐市| 民乐县| 旅游| 拉萨市| 铜川市| 琼海市| 金山区| 读书| 蒙山县| 龙泉市| 辽宁省| 沧州市| 安西县| 兰考县| 唐山市| 三门峡市| 古交市| 花莲市| 巩义市| 肇州县| 遂川县| 南阳市| 龙陵县| 禄劝| 庆阳市|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