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安徽芯,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安徽芯,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作者: 時間:2017-04-05 來源:中安在線 收藏

          ,俗稱“”,是信息時代最重要最基礎的產品,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1元投入,可帶動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出,促進GDP100元增長。 “這是戰略必爭產業,搶抓機遇加快做大做強產業,讓‘安徽芯’替代更多進口,提升安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安徽工業的又一亮點和發展突破口。 ”省經信委負責人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46183.htm

          把握布局窗口期搶占發展制高點

          3月16日,合肥聯睿微電子公司發布自主研發的可穿戴超低功耗鋰電池保護BX100。國內可穿戴此前依賴進口,此次自主研發可穿戴芯片的發布,補上了我省乃至全國可穿戴產業鏈的重要短板。

          “芯片是可穿戴產業的制高點,這款芯片是專門為可穿戴手環、手表中的小容量鋰電池設計。”合肥聯睿公司負責人李虹宇介紹,BX100采用先進的亞閾值設計,經過20個月的研發攻堅,目前已經量產,整體功耗為市場上同類產品的1/10。往后,“合肥芯”將逐步運用在小米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中,待機時間將由現在的30天提升到40至45天。此次同時發布的另一款主打可穿戴及物聯網應用的低功耗藍牙芯片BX2400,預計年內實現量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高達2307億美元,為第一大宗進口商品,相當于每進口100元貨物,就有15元為集成電路,相當于石油、鐵礦石、糧食進口額度的總和。從我省看,家電、汽車、顯示器件等制造業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全省正加速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新興領域,對各類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巨大。 “總體看,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國防安全保障的重要短板。 ”省經信委電子信息處處長趙明認為,集成電路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信息經濟、改造傳統產業的重要支撐,目前產業發展正處于“窗口期”,有機遇、有風險、有挑戰,機遇稍縱即逝,“應對挑戰、搶抓機遇,才有可能走在前頭。 ”

          開放匯聚全球資源加快引進培育龍頭企業

          3月1日,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從美國和德國進口的第一批設備運抵合肥綜合保稅區。作為目前我省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由全球業內知名企業——臺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合肥方合資建設,計劃于10月份投產,2019年滿產后產能將達4萬片/月,預計年產值約35億元、年稅收4億元,成為面板驅動芯片國產化重點工程。

          “該項目將解決多年來液晶面板產業‘缺芯’之痛,改變國產面板芯片依賴進口的局面,并帶動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完善。”合肥新站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晶合項目針對國產液晶面板驅動設計專業芯片,開發特色工藝,使面板驅動芯片的設計、制造和使用全部在合肥實現。年內,國產液晶面板可裝上“合肥芯”。預計“十三五”期間,我省液晶面板驅動芯片全鏈條本地化配套率將從0迅速提升到30%。

          “龍頭企業對產業鏈打造、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凝聚、產業環境建設等,都具有關鍵性的牽引帶動作用。要聚力突破人才、技術、資本等瓶頸制約,加快培育發展出若干集成電路龍頭大企業、大集團,在國內外產業體系中占據有利位置。 ”趙明說,集成電路產業具有高技術門檻、高強度投資和高水平人才的“三高”特征。與國家戰略要求相比、與周邊地區加速布局態勢相比,我省還存在投資強度不足、發展水平不高、融資能力不強、人才缺口較大、產業鏈協同不夠等問題。 省經信委提出,搶抓國際集成電路產業加速轉移機遇,繼續大力吸引國內外產業、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優質資源向我省匯聚,加大對國際并購活動的支持力度,盡快搭建起面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合作的共性資源性平臺,充分利用各種合作機制,不斷深化與臺灣、韓國、歐美等地企業的合作,努力走出產業開放發展之路。

          產業配套日益完善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4秒鐘就可以下載一部40G的藍光電影,借助最新研制的硅光芯片就可以變為現實。近日,由中國電科38所參與設計的全國首個硅光芯片制造平臺誕生,該平臺“升級版”也將落戶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聯合微電子中心,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再添新引擎。

          近年來,我省緊抓國家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機遇,集中資源、聚焦突破已初見成效。力晶科技、通富微電、長電科技、Marvell、聯發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加速集聚,初步形成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材料、設備以及創新研發平臺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誕生了合肥集成電路、池州半導體、蚌埠硅基新材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龍頭大企業、重特大項目、產業集聚基地及關鍵基礎創新平臺協同推進,產業鏈配套日益完善。

          在3月16日合肥聯睿低功耗芯片發布會上,小米手環產品出品商安徽華米科技公司現場簽約采購了100萬顆芯片。作為目前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大智能可穿戴設備公司,華米科技此次“本土化”采購,對促進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穩步向前、帶動智能硬件產業上下游企業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省‘十三五’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規劃在針對集成電路發展時提出,建立以集成電路設計為龍頭、制造為核心、封裝測試為支撐、材料和設備相配套的產業格局,以合肥為中心打造國內重要的特色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聯合微電子中心、人才實訓基地等一批重點創新研發及人才培育平臺,力爭在全省經濟結構戰略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 ”趙明說。



        關鍵詞: 芯片 集成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隆安县| 宁阳县| 通山县| 九江县| 横山县| 裕民县| 临江市| 光山县| 韶山市| 乐业县| 柳州市| 黑水县| 祁阳县| 乐平市| 铜陵市| 荥阳市| 杭州市| 买车| 叙永县| 兴山县| 阿荣旗| 东方市| 桓台县| 沙田区| 枣阳市| 浮山县| 丹棱县| 虎林市| 四会市| 云梦县| 南投市| 延寿县| 衡阳市| 瑞丽市| 金昌市| 股票| 社会| 台东县| 客服|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