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世界級芯片巨頭 紫光集團是如何布局的?
什么樣的紫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857.htm這些布局未來會造就一個什么樣的紫光?或許從趙偉國的變化可以看出端倪。
2016年趙偉國在各種場合對外發言時,開始頻頻提及一個關鍵詞——“企業使命感”。他所說的“使命感”,一是指他的公益慈善事業,二是指紫光集團的未來定位。
“我們要成為世界級的芯片巨頭,我想從總產值上來講,要進入世界前三。”他說這句話時,情緒明顯高漲。“中國這樣的國家,如果把芯片產業當成一個重點,如果沒有一個企業進入世界前三,說明就沒有成功。”
“現在排名世界第一的英特爾產值500多億美金,緊隨其后的兩家大概都是在300億美金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未來五六年后你還不能達到300億美金,就進不了前三。”他又有些激動。
往大了看,趙偉國的“使命感”有著更為宏大的背景,2014年9月,中國成立1500億的芯片產業扶持基金,在政策推動下,被外國技術和企業打壓了數十年的中國芯片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契機。
當然,理想豐滿固然值得贊揚,但眼下的局勢和挑戰也不可忽視。
如趙偉國所言,紫光要進世界前三,要挑戰的競爭對手頗多,在美國有一批像英特爾、GE、高通、IBM這樣的老牌技術性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已經積累起優勢。
趙偉國自承,紫光與之相比,在技術方面不具備傳統優勢,所以現階段只能通過大手筆并購或投資的手段,在相關領域建立知識產權積累,通過資本買入場券。“知識產權這條道路是馬拉松,別人已經跑了20公里了,我找了輛車,開20公里路,再下來和他一起跑。”這是趙偉國的設定。
除此之外,也有人擔心,吞下了展訊、銳迪科等多家具備獨立品牌的公司后,由于產業基礎、運作模式以及企業文化差異,紫光集團能否良好消化,又要怎樣消化?
“至少在我們這個領域中,在中國的企業中,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海外并購等等,我想紫光應該是最成功者之一。”趙偉國回應道。
“因為第一,我只收購優秀的企業,第二,我們不輕易對企業進行整合,更多的是為這些企業打造生態,讓他們之間形成協同。”
紫光集團的這個生態到底靠什么去建立?
趙偉國給出的回答是32個字:
充分溝通、充分信任;
團隊建設、文化融合;
充分授權、充分激勵;
目標管理、嚴格審計。
在他看來,集團的領導者就是首先要盡可能培養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其次完善企業內部機制,然后尋找最優秀的人去領導這些企業。“所以我是紫光第一人力資源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