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軍工雙輪驅動化合物半導體業爆發
5G網絡功能升級將使“萬物互聯”成為現實。5G將采用包括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全頻譜接入和新型網絡架構在內的一組關鍵技術,以滿足各種場景的差異化需求。根據 IMT-2020(5G)推進組發布《5G 網絡架構設計》白皮書,5G 關鍵性能指標主要包括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流量密度、移動性和用戶峰值速率,其中,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和時延為 5G 最基本的三個性能指標。從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主要應用場景、業務需求及挑戰出發,可歸納出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個 5G 主要技術場景。 連續廣域覆蓋和熱點高容量場景主要滿足 2020年及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也是傳統的 4G主要技術場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222.htm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主要面向物聯網業務,是 5G 新拓展的場景,重點解決傳統移動通信無法很好支持地物聯網及垂直行業應用。
1)連續廣域覆蓋:為移動通信最基本的覆蓋方式,以保證用戶的移動性和業務連續性為目標,為用戶提供無縫的高速業務體驗。該場景的主要挑戰在于隨時隨地(包括小區 邊緣、高速移動等惡劣環境)為用戶提供 100Mbps 以上的用戶體驗速率。
2)熱點高容量:場景主要面向局部熱點區域,為用戶提供極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滿足網絡極高的流量密度需求。1Gbps 用戶體驗速率、數十 Gbps峰值速率和數十 Tbps/km2 的流量密度需求是該場景面臨的主要挑戰。
3)低功耗大連接:場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能農 業、森林防火等以傳感和數據采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具 有小數據包、低功耗、海量連接等特點。這類終端分布范圍廣、數量眾多,不僅要求網絡具備超千億連接的支持能 力,滿足 100萬/km2 連接數密度指標要求,而且還要保證 終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4)低延時高可靠:場景主要面向車聯網、工業控制等垂直行業 的特殊應用需求,這類應用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的指 標要求,需要為用戶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 100% 的業務可靠性保證。



1.2. 物聯網前景廣闊,5G將有望 2020年進入商業化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兩大主要驅動力,將為 5G 提供廣闊的前景。移動互聯網顛覆傳統移動通信業務模式,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深刻影響著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 2020 年及未來,移動互聯網將推動人類社會信息交互方式的進一步升級,為用戶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清(3D)視頻、移動云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極致業務體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將帶來未來移動流量超千倍增長,推動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的新 一輪變革。 物聯網擴展了移動通信的服務范圍,從人與人通信延伸到物與物、人與物智能互聯,使移動通信技術滲透至更加廣闊的行業 和領域。面向 2020 年及未來,移動醫療、車聯網、智能家居、工業控制、環境監測等將會推動物聯網應用爆發式增長,數以千億的設備將接入網絡,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并締造出規模空前的新興產業,為移動通信帶來無限生機。同時,海量的設備連接和多樣化的物聯網業務也會給移動通信帶來新的技術挑戰。

面向 2020年及未來,移動數據流量將出現爆炸式增長。預計 2010 年到 2020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長將超過 200倍,2010 年到 2030 年將增長近 2 萬倍;中國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預計 2010 年到 2020 年將增長300倍以上,2010 年到 2030 年將增長超 4萬倍。發達城市及熱點地區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更快,2010 年到 2020年上海的增長率可達 600倍,北京熱點區域的增長率可達 1000 倍。
未來全球移動通信網絡連接的設備總量將達到千億規模。預計到 2020 年,全球移動終端(不含物聯網設備)數量將超過 100 億,其中中國將超過 20億。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也將快速增長,2020年將接近全球人口規模達到 70億,其中中國將接近 15億。到 203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將接近 1千億,其中中國超過 200 億。在各類終端中,智能手機對流量貢獻最大,物聯網終端數量雖大但流量占比較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