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 小米如何玩轉“人工智能”
黃江吉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064.htm小米進入這個領域,客服了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傳統設備智能化,首先應該具備聯網控制能力。小米將Wi-Fi模塊的成本從60元左右,降到了10元左右;另一個是聯網的方式不夠智能。小米在自己的生態圈內,實現了設備插電之后,自動會詢問是否添加到家庭智能網絡中(米家應用)。
“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兩部手機,但是家里的智能設備產品加起來可能有十幾個、二十幾個。現在小米智能設備出貨量超過3700萬,未來這個數字會遠遠大于手機。”黃江吉認為,正是因為手機和智能設備被用戶活躍地使用,才產生了真正的高質量大數據。
“我們全線的產品或業務的大數據,全部匯總到一個數據工廠,每天的數據量高達200TB。”黃江吉說,“數據的存儲成本很高,如果你存了大量的數據,但不能夠發揮價值的話,還不如不存。我們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挖掘,讓它可以反過來訓練我們的算法,訓練各種各樣的產品,讓它們做到真正智能化。”
小米的“用戶畫像”

擁有海量的數據之后,我們意識到必須以人為核心,所以花了兩年時間去建立用戶畫像。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用戶畫像,在小米,我們對用戶畫像的定義其實就是圍繞這個用戶,不管他是在使用手機,或者在看電視,或者在家庭使用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如何可以充分的把這個用戶的需求和習慣,變成用戶畫像的特征。
“只有當你比用戶更了解他的需求,才可以為他提供更多的智能服務。”黃江吉舉了一個小米閱讀的例子,他說如果用戶經常使用小米閱讀,代表他是一個愛讀書的人,這樣的特征屬于粗顆粒度的,非常表象,很難通過這樣的特征達到用戶的期待。小米需要知道用戶喜歡哪類書、哪類作者,喜歡在什么時候閱讀,移動中,還是排隊這樣的碎片時間,只有達到這樣的用戶畫像顆粒度,才能提供超越期待的內容推薦智能度。

黃江吉透露,小米的用戶畫像數據已經包含了大概1000個用戶特征。小米還發現,通過精準的用戶畫像數據,還可以用來有效打擊黃牛。大概半年前,小米的工程師試驗了一把,通過足夠的用戶特征判斷用戶的真實性。黃牛則會利用一兩個“漏洞”,讓機器以為他是真實用戶。黃江吉說,你防止不了黃牛在某一些特征里作弊,但你會發現黃牛很難在30個甚至100個特征里同時作弊,因為這樣的“作案”成本太高了。“當我們使用了1000個特征之后,我們發現已經可以把黃牛打到下風了。”根據PPT數據,黃牛從超過20%降低到10%以內(上圖右上角)。

“除了對用戶越來越了解,我們還要對內容越來越了解,小米把所有內容資源都放到內容池里面,對內容進行整理和特征提取,最后結合用戶畫像,進行全方位的內容推薦。”黃江吉說。
人工智能是新的拐點

黃江吉說,過去6年,小米很有幸零距離地看見了幾個技術和產品的拐點和爆發:從一開始的移動互聯網爆發,帶動了幾乎所有用戶使用了他們第一部智能手機;再到兩三年前的IOT爆發;直到現在的人工智能。“我覺得這幾個爆發和拐點,真的是我們整個行業的幸運。”
“盡管經歷這么多技術拐點,但是小米的目標從來沒有改變過,依然是如何把用戶真的需要的產品和里面的功能做得越來越好用。我們希望把這些最前沿的技術和功能帶入到千家萬戶,而不只是高大上的用戶可以用到。”
我們希望跟行業里面的科學家、學術專家,還有工業界的合作伙伴一起,看看在我們這一代里面,是不是可以落地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帶入到家庭的每個角落,讓它無處不在。我在客廳里面不用搖控器就可以控制電視,可以直接告訴我的智能音響現在要去哪,然后它自動下單……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在我沒有說時候,它會自動的預見,做推薦,或者其他智能服務。如果能做到,人工智能才真的做到了日常生活中。
“我擔心的不是奇點(Singularity),不是人工智能如何統治這個世界。我擔心的是,如何在我們這一代,工業屆和科學界一起,利用我們的技術把人工智能帶到我們的生活。”黃江吉最后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