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inux系統平臺下的Flash存儲技術
目前,全世界的NOR Flash生產商主要有:Intel、AMD、Fujitsu和Toshiba,NOR Flash存儲芯片的容量從幾K到64M不等,未來數年里作為標準存儲設備NOR Flash很有可能取代ROM。NAND Flash 的生產廠商包括Samsung和Toshiba,同時二者也是M-System公司的“DiskOnChip”上Flash的供應商。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容量從8M到128M,而DiskonChip可以達到1024M的容量。
對于小型嵌入式系統設計,尤其是uClinux系統設計時,NOR Flash更多的被采用。所以下面的介紹將更多集中在NOR Flash上。
系統設計
一般來說,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RAM和Flash的選擇是由設計者來權衡的,而價格往往是主要的決定因素。Flash在每M字節的存儲開銷上較RAM要昂貴,對于uClinux系統來說選擇Flash作為存儲器具有一定的優勢,uClinux系統在上電后需要運行的程序代碼和數據都可以存儲在Flash中,甚至于放在CPU起始地址中的uClinux的啟動內核都可以寫入Flash中。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嵌入式系統只用Flash就可以完成所需的存儲功能。
Flash存儲器的分區較硬盤的分區更為簡單,分區后的Flash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典型的Flash分區如下
SEGMENT PURPOSE
0 Bootloader
1 foctory configuration
2
. kernel
X
. root filesystem
Y
分區0放置Bootloader,分區1放置factory configuration,分區2到分區X放置系統內核,分區X到分區Y放置根文件系統。Flash的分區可以根據需要劃分,uClinx中支持Flash存儲器的塊設備驅動負責定義上述的分區。
和PC機下的Linux不同,Flash的分區把系統的內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統單獨劃分到兩個分區中,而PC機的硬盤是把內核文件和根文件放在一個分區內。PC機下的Linux的Bootloader是LILO或GRUB,它們在系統啟動時能智能地在分區中找到內核文件塊并把它加載到RAM中運行。對于Flash而言,把內核的鏡像文件寫進一個單獨的分區對嵌入式系統有兩大優點:1)系統可以直接在Flash上運行2)對于LILO或GRUB更易找到內核代碼加載,甚至可以不用LILO或者GRUB引導而知直接運行。
內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統在Flash中的放置可以根據系統設計需要適當選擇,選擇見下表。
模 式 選 擇 | 優 點 | 缺 點 |
內核和根文件放在固定偏移地址單元(單獨分區) | 適用于主要系統成員地址單元固定,易于引導程序(Bootloader)加載和分別升級內核和根文件系統。 | 在內核和根文件系統之間不可避免要浪費Flash空間。 |
根文件系統緊跟內核放置(不單獨分區) | 節省Flash存儲空間 | 內核文件和根文件合二為一,單獨升級不夠方便。 |
內核和根文件系統壓縮放置 | 節省大量的Flash存儲空間,可選擇壓縮放置內核或者根文件系統 | 系統需要引導程序(Bootloader)和RAM支持。 |
表1
引導程序選擇(Bootloader Selection)
系統啟動之前的引導過程是CPU初始化的過程。包括ARM和X86在內的許多CPU是從固定的地址單元開始運行引導程序的。其它的部分CPU而是從某個地址單元讀入引導程序的入口地址,然后再運行引導程序,譬如M68K和COLDFIRE系列。所以這些都影響到Flash中的系統啟動代碼的存放地址。
首先系統要考慮的是系統在什么地址存放Bootloader,或者說系統從哪個地址單元開始加載運行系統內核代碼。
CPU啟動后直接運行系統內核是可以實現的。對于uClinux來說啟動代碼必須包括芯片的初始化和RAM的初始化等硬件的配置,同時加載內核的代碼段到RAM中并清除初始化的數據段內容。盡管這些實現起來很直觀,但是具體要把啟動代碼存放在Flash中正確的地址偏移單元內使CPU在一啟動就能執行就比較困難了。不過現在技術比較先進的CPU都將默認的偏移地址設置為0或者在偏移地址為0的附近存放起始地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