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大的雷區 百度先趟為敬了
媒體行業亦是如此。百度百家能圈住一批媒體人,依靠的仍然是一批媒體經驗豐富的執行者。但事實上在與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或者其他新聞客戶端的競爭中,百度的內容生態亦沒有壁壘可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497.htm在對媒體和自媒體的影響力中,百度最被依賴的是搜索權重,這遠比百家號之類的更重要。而最終觸達讀者或廣告主時,百家也沒有優勢。至于來自百家的廣告分成——已經被很多資深媒體人批評過了。這無法吸引優質內容,也無法養活內容創業者。AI進入媒體行業的方式,是今日頭條立足的聚合與智能推薦。有趣的是,今日頭條實驗室的創始人來自百度IDL。好吧,百度大腦用另一種方式影響了媒體行業。但即便是今日頭條的商業化,也仍是流量邏輯。而今日頭條恐怖的裝機量——不好意思,還是BD鐵軍拼殺出來的。
一個誕生于互聯網早期的商業變量,沒有理由在下一個世代還耀武揚威?;ヂ摼W帶來流量,但是!跟我讀三遍:AI不帶流量,AI不帶流量,AI不帶流量。
至于汽車,這并不需要更多的解釋。無人駕駛汽車最大的問題在于昂貴。百度無人車投入度很大,但并不意味著互聯網公司的汽車已經比傳統車廠在無人駕駛上更具優勢了。事實上全球各大車廠實驗室里都有可謂成熟的L4無人駕駛技術。太過昂貴商業化困難而還在實驗室里。這件事反而簡單可預見。L4以上的無人駕駛汽車成本一定會下降,最終達到占領市場份額的時候。百度在這件事上沒什么可擔心的,只需要及早進入汽車前市場。而百度為了給這個商業未來添加一個雙保險,甚至成立了L3事業部,現在就開始向汽車主機廠的高端車型銷售智能方案。
這和AI,關系不大。
金融——AI商業化的應許之地
在百度的所有嘗試中,金融是值得單列一個小標題的。事實上,百度方面在邀約我去參加百度世界大會的時候,我提出想參加金融論壇,就已經讓負責執行的藍標有所驚奇:哎,這個論壇主要請的是財經媒體,你也想去聽啊?
也不知道是藍標沒理解百度金融要做什么,還是百度金融自己都沒有理解要拿AI做什么。
和上一個小標題描述的邏輯是一樣的,但在金融領域,任何手段提升1%的收益,或者降低1%的壞賬,都會是千萬甚至上億的收益。這個觀點是負責百度金融的高級副總裁朱光說的。深以為然。
金融業對高科技的渴求從來沒有減退過,在電話時代、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金融業都是最先投身其中的。金融業比其他行業更加能承受風險,也比其他行業更關注微小的競爭優勢。因為任何一點點進取,都會造就“一夜暴富”或者“一夜破產”的傳奇。
百度金融論壇的演講是我開始接觸fintech這幾個月來唯一一個把金融科技講清楚了的公共表達。
在清晰的頂層設計下,按說百度金融將賦予AI榮光,成功地打開AI商業化的局面……嗎?
未必。如果用AI商業化的視角來看,百度金融仍然危機重重。
理想狀態是,在強大的人工智能的指導下,資本組織成資產的過程、資產的數據與流通、客戶的管理與新增、甚至于支付與交割的流程,都不同現在的情況。因為目前整個金融業的流程,都是要了無數資本家的命之后用鮮血凝成的風控優先。在AI可以將風險控制成本降低一半,甚至打到只有一成時,現在的流程是低效的、中間環節成本過高、終端銷售良莠不齊的。AI的發展會倒逼這些流程失效,創造新的流程,最終金融業的業務部分被科技公司接管。
這是理想狀態,當然,沒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敢開發布會這樣講,那是在向金融業挑釁。所以大家都很溫順。
在朱光演講的頂層設計中,對AI顛覆金融點到即止。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出身金融業的業務VP去講解百度目前的技術服務與工具,怎么幫助金融業更好的做風控,更好的管理客戶,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資產收益。而金融機構呢,給百度付點服務費就好了。如果能一起做個資產或者合資個代理機構,就更好了。
非常的溫順恭謙。

AI改造金融業,是AI商業化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未來可以預見的巨大的商業風暴。但在時機成熟之前,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會韜光養晦很久。
尤其是百度——在金融業掙到錢的迫切感,百度比騰訊、阿里都要更強烈。那就更不能冒進。
金融就是荊州,劉備只能借,不能搶,還得好言好語組個聯軍來抗曹。這件事,已經遠遠超出了商業化的范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