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強勁承載 信息化惠及億萬人民
從互聯網到信息化 22年飛速前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740.htm2016年,中國與互聯網已攜手走過22年。

2006-2015年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發展和高速率用戶占比情況。
根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中國居民上網人數已過半。其中,2015年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1%,較2014年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規模增速有所提升。
短短22年的時間,中國作為后起之秀,趕先進國家,邁入信息化時代。在這一發展歷程中,飽含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堅定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追求“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信息化的發展與鞏固,為國家發展和治理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億萬家庭,網民數量、網絡零售交易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進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產業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化,“互聯網+”異軍突起,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加快,信息化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信息化大國。
軟件技術創意十足 “中國芯”強勁承載
“當前,電子信息產業是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也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并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這樣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個數6.08萬家,其中電子信息制造企業1.99萬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4.09萬家。去年全年完成銷售收入總規模達到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軟件業的崛起背后,離不開硬件的支撐。如果說數據和信息是水,那么芯片就是承載這股活力之泉的容器。
據通信企業協會消息,我國已成為芯片專利申請大國。國際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報告顯示,在過去18年里,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增長了6倍,我國芯片專利量增長了23倍。在芯片專利申請數量方面,我國已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在全球芯片專利前30位專利權人中,我國中興通訊、華為公司分別居第23、27位。其中,中興通訊專利申請年復合增長率達58%,居國內企業第一,專利覆蓋2G、3G、4G、Pre 5G及5G芯片、虛擬化網絡、物聯網芯片、云存儲和云計算等領域。
“華為對于芯片的研究從1991年就開始了,海思芯片去年也實現了5000萬片的發貨。”華為輪值CEO郭平接受記者采訪時用這樣一個數據展示了“中國芯”的實力與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