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董事長趙先明:IOT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
以上三種模式,涉及運營商的市場定位,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開發能力、垂直行業影響和整合能力,以及品牌影響力和商業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需要運營商作出綜合的選擇和判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352.htm我們知道,傳統的電信基礎網絡是以人為核心構建的,無論是話音還是數據業務。但是要大規模部署IOT,實現聯接的突破性增長,都面臨挑戰。挑戰主要包括:
1.IOT場景靈活多樣,現有的基礎網絡在接入方式上面臨挑戰,比如采用無線接入方式,該如何分配寶貴的頻率資源給海量的物聯接入。
2.IOT導致的聯接劇增,是爆炸性的增長,對現有的核心網將產生沖擊和變革,例如傳統的HLR如何管理上千億的聯接?
3.從業務的控制角度,物聯應用更加豐富,對于時延、帶寬、可靠性提出更多樣性的需要,如何在核心網絡層面匹配這種要求?
4.安全性,海量的物聯接入和傳統的網絡同樣面臨者安全性的挑戰,甚至壓力會更大,個人信息安全只涉及個體,但是物聯網的安全,可能危及全體或者整個社會的安全。
所以,在規劃部署IOT時必須考慮這些關鍵因素,在現有的電信網絡架構基礎上,通過增量演進方式,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支持大規模物聯接入的網絡。
那么如何構建一個靈活、安全、高效、可運營的物聯網絡架構?從業務和網絡部署角度來看,大規模物聯網絡通常包含感知、接入和網絡、平臺和應用四個層面。
我們認為,對于各個層面的應該有如下基本要求:
對于感知層,要求網關具備輕量級的操作系統(OS),具備開源特征,方便第三方進行開發,并具備遠程的云調試和開發能力,進行遠程調試和版本升級,靈活適配各種類型的物聯終端。
對于接入層,由于物聯終端的部署場景多樣,要求支持多樣化的接入方式,包括有線、無線的接入方式,以及短距離和廣域的接入,例如以太網、WIFI、PON、電力線、NB-IoT、LTE-M、Pre-5G MUSA及5G等多種技術的連接。
對于網絡層,由于物聯場景和業務的多樣性,海量終端的接入和動態變化的流量,對于網絡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例如,車聯網種包含實時路況和導航、智能收費、突發事故告警、車載娛樂等業務,這些業務對于帶寬、時延、可靠性等要求多樣,這就要求通過基于虛擬化技術的核心網網絡,并通過引入SDN/NFV、網絡切片等先進技術,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對網絡的需求。
對于平臺層,為了保證應用的快速開發和實現可運營、可管理、可盈利,平臺提供開放、豐富的標準API接口,滿足行業應用快速開發的需求。
此外,平臺要求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架構,結合上層物聯網應用,提供強大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提升全產業鏈條能力的產品化和服務化,實現基于場景的用戶和數據運營,滿足各種物聯網創新應用,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家居等,挖掘每個“BIT”的價值,實現多方共贏,促進IOT的產業化。
由于IOT帶來了多樣化的接入場景和海量的終端接入,我想談一下關于端到端的安全,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