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ARM和英特爾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ARM和英特爾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作者: 時間:2016-07-10 來源:與非網 收藏
        編者按:未來孰勝孰負?貌似已成定局,但世事難料,一切皆有可能,我們靜觀其變。

          一般來說,指令有3個操作數,其中Rm寄存器在執行指令前可以進入桶形移位器進行移位操作,而Rn則會直接進入ALU單元。如果一條指令只有2個操作數,那么源寄存器按照Rm來處理。例如,一條加法指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848.htm

          addr0,r1,#1

          就會把r1+1的結果存放到r0中。

          在熟悉了基本的匯編格式后,讀者就可以自行去查詢基本的匯編指令了,下面簡單介紹一下ARM中比較有特色部分——Load-Store指令結構,由于ARMCPU并不直接處理內存中的數據,這個指令體系就擔起了在寄存器和內存之間交換數據的重要媒介。

          ARM的訪存采用的都是LOAD-STORE結構,雖然它要比x86的內存訪問機制復雜一些,但是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每條指令的執行時間都平均化,有助于高效的流水線的實現,采用這種結構也就同時意味著指令都要在寄存器間進行操作,所以ARM體系中有大量的寄存器(不少于32個)。

          由于篇幅的原因,關于LOAD-STORE體系結構,在這里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

          ARM的未來

          眾所周知,ARM幾乎壟斷了手機和嵌入式芯片市場,不過進入2010年以來,關于手機芯片巨頭ARM公司要進軍服務器領域的消息多了起來,其中有捕風捉影、繪聲繪色的傳聞,也有正兒八經的新聞發布。

          傳聞也好,新聞也罷,消息一出,引發的卻是行業的大討論:

          一個在手機領域占了90%以上份額的芯片,為什么突然對服務器感興趣?

          是不務正業,還是用意高遠?

          ARM公司及其用戶拿什么去從Intel們、IBM們的嘴里奪食?是不自量力,還是另有高招?

          ARM芯片在手機和嵌入式市場取得成功,是否意味著在用戶需求和生態系統都更加復雜的服務器領域也能獲得一席之地呢?

          對于這些真假難辨的消息,讀者該如何看?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有人替ARM擔心,有人替ARM叫好。

          分析一下,不難發現ARM芯片主要憑借的是兩大優勢:低價、低功耗,不足之處也有很多:芯片架構需要重新設計去實現更多企業特性需求如緩存一致性、容錯與高可用等,軟件生態環境需要重新梳理和打造,不支持64位應用等。

          接下來把市場上關于ARM服務器的消息傳聞串起來一看,其意圖不難理解,一切都是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惹的禍!

          如果簡單地把服務器看作云計算的代表設備,手機視作移動互聯網的代表設備,這兩者的架構融合與互連互通也是必然所在。這也就不難理解,占據了90%以上服務器市場份額的Intel一定要往移動嵌入式領域拓展,同樣,占據了90%以上手機市場份額的ARM也一定會往后臺數據中心侵襲。只是,誰的架構會一統天下,還是融合共處,現在誰也說不清,因為角力還沒真正開始。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

          Intel與ARM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的。

          Intel從2008年才推出的一款面向上網本、入門級PC(EntryLevelPC)、TabletPC、智能手機以及其他一些手持設備的處理器——Atom處理器。由此可見,Intel的Atom架構瞄準的市場是已經被ARM稱霸已久的移動計算領域,兩方的戰爭可見一斑。

          Atom是歷史上體積最小和功耗最小的處理器,其架構至今為止經歷了四次重大的革新,開創性在維持現有系統的高性能的同時地降低了功耗,使得制造輕薄的手持設備、TabletPC、智能手機等成為可能。

          從Intel投入的精力和一系列的動作上,不難看出Intel向彌補自己在移動計算領域缺席的決心。但是從時間上來看,Intel同ARM相比起步晚太多了,除此之外,出于兼容性的考慮,Atom在設計之初被無辜地套上了CISC的枷鎖,從而使得Atom處理器有一種背負歷史使命的厚重感,少了一些現代的輕盈與高效。所以至今為止,除了上網本有采用Atom架構的處理器外其它移動計算設備很少有采用Atom處理器的。

          這就是Intel的Atom在移動計算市場上的劣勢。

          展望未來,即使Intel成功地實施了Atom戰略,將x86芯片的功耗和價格大大降低,它與ARM競爭也將非常吃力。因為ARM的商業模式是開放的,任何廠商都可以購買授權,所以未來并不是Intelvs.ARM,而是Intelvs.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導體公司。



        關鍵詞: ARM 英特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新绛县| 凤台县| 濮阳县| 枞阳县| 河东区| 霞浦县| 岳阳县| 岫岩| 北宁市| 蓬安县| 陵川县| 休宁县| 常山县| 紫金县| 南江县| 类乌齐县| 太白县| 长顺县| 屏山县| 江永县| 阜宁县| 南和县| 西乌| 晋宁县| 茌平县| 乾安县| 西充县| 南丰县| 和田市| 泸州市| 昔阳县| 万宁市| 河北省| 册亨县| 和政县| 威宁| 将乐县| 湘乡市| 廉江市|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