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英特爾當“小三”:寶馬與Mobieye的自動駕駛還能好好愛嗎?

        英特爾當“小三”:寶馬與Mobieye的自動駕駛還能好好愛嗎?

        作者: 時間:2016-07-08 來源:EE Times 收藏

          The Linley Group的Demler回想不到太多英特爾的成功案例:“首先,大多數在汽車應用領域的處理器是微控制器(MCU),所以沒有英特爾可發揮的空間;英特爾曾宣布取得尼桑、現代的幾個車用資通訊娛樂系統設計案,不過那些基本上是改變平板裝置處理器Bay Trail的用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770.htm

          Demler的看法是:”英特爾沒有像是Mobileye晶片的那種可以支援嵌入式視覺處理的方案,甚至沒有可執行深度神經網路的產品;該公司有Wind River軟件,而且也收購了一些車用軟件技術公司,不過在ADAS硬件方面使不上力。”

          Tirias Research首席分析師Jim McGregor補充到:英特爾在這一點上缺乏有力的紀錄。在目前的市場上,指令與控制系統方案的領導供應商是NXP與瑞薩(Renesas),通訊技術的龍頭則是高通,而電腦視覺則是MobileEye領先。

          

        寶馬與Mobieye的自動駕駛

         

          英特爾將成為Mobieye的代工廠嗎?

          在此次的三方合作中,英特爾的角色也可能是扮演Mobileye新一代EyeQ5處理器的潛在代工廠;該晶片預期在兩年內問世,會采用10納米或以下節點的FinFET制程。Mobileye的EyeQ4處理器是采用意法半導體公司的28納米的FD-SOI制程技術,不過Mobileye與意法半導體都承認:未來EyeQ5的生產必須采用更精細的制程技術,是意法半導體無法提供的。

          Mobileye尚未公布EyeQ5代工廠名字,至于英特爾是否能夠接住EyeQ5的橄欖枝,The Linley Group的Demler仍抱持懷疑態度:“Mobileye采用Imagination的MIPS處理器核心,我懷疑這類處理器是否采用過英特爾的制程。”

          打造怎樣的開放平臺?

          而雖然英特爾、Mobileye與的合作將為車輛定義一個開放性平臺,但所謂的”開放”究竟意味著什么,大家紛紛猜測。

          Tirias Research的McGregor表示:“我不知道英特爾與MobilEye所定義的‘開放’,與產業界其他廠商是否相同。那可能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采用他們的技術,而如果他們選擇這么做,就表示他們將嘗試推動該平臺成為產業標準。”

          The Linley Group的Demler則認為:“對于‘開放’,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義。但是,這對于Mobileye來說意味著很大的改變。”他指出,Mobileye在第一季財報發布會上宣布將推出EyeQ5時,就暗示會采取開放策略,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們所做的一切仍然是英特爾專屬的,并沒有對外分享。

          

        EyeQ5

         

          Demler表示:“Nvidia的Drive系統是開放的,但是不提供ADAS軟件,而是一個軟硬件開發平臺。Mobileye自己開發所有的東西,但是沒人知道他們如何開發演算法。Nvidia則是提供開放源碼的神經網路架構(如Caffe),Google也有一個以TensorFlow演算法開發卷積神經網路(CNN)的開放平臺。”

          總而言之,現在,封閉性的Apple iOS (如Mobileye) 以及開放性的Google-Android系統(如Nvidia與其他廠商)之間的智能手機平臺正在展開火熱競爭。而Demler認為目前的車輛系統則呼應了競爭。“我相信車輛不可能在封閉、專有的系統上發展,如果只依賴一家公司,縱使這家公司的秘密武器再好,承擔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不過這雖然是淺顯易懂的比喻,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還遠遠不及智能手機成熟。自動駕駛汽車涉及了太多技術,我們需要首先好好整頓一番這些技術,然后聯合各家企業團結一致。

          

        寶馬與Mobieye的自動駕駛

         

          地圖技術──HERE與REM

          IHS的Juliussen認為:汽車產業終于邁進了一個急需”開放”發展的階段。地圖的發展就是一個例子,如奧迪、與Daimler的合資公司HERE,開發了名為Sensoris的車輛感測器開放平臺,能讓那些資料被聯網汽車收集并傳輸到云端。Sensoris被視為所有自動駕駛車輛的共同語言。

          最近,HERE被呈交給歐洲智能交通系統ERTICO - ITS Europe,以此在朝向成為產業界實際標準的路上邁進一大步。HERE認為Sensoris在結合所有道路上車輛資料上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那些資料一旦被結合,就能被應用于追蹤路況模式的系統,預測可能發生的車流瓶頸并自動調整自動駕駛車輛的路徑,甚至更新地圖資料。

          The Linley Group的Demler解釋到,REM與HERE將是用于自動駕駛車輛導航的兩大元素。今年稍早Mobileye發表REM時,該公司暢談了關于REM在Google方案上的優勢。

          正如Demler所說的,就目前而言,要說自動駕駛車輛導航將如何發展,還為時過早。但作為HERE的大股東之一的,現在正與REM的締造者Mobileye合作。Juliussen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結合一系列技術,便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寶馬 自動駕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赤壁市| 安阳市| 洛阳市| 太谷县| 丹棱县| 杨浦区| 瑞昌市| 宁陕县| 银川市| 安塞县| 沙雅县| 新营市| 任丘市| 廊坊市| 天祝| 兴隆县| 本溪| 台中县| 乐业县| 吉安县| 通辽市| 柞水县| 邻水| 娄烦县| 永平县| 鄱阳县| 永定县| 长春市| 盐亭县| 天津市| 余干县| 汉阴县| 宁晋县| 周宁县| 苍山县| 沙坪坝区| 普兰店市| 阿拉善右旗| 临沭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