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趨勢以及主要問題
2、品牌影響力處于劣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050.htm國內機器人企業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品牌影響力處于劣勢依然是民族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雖然我國已經擁有一大批企業從事機器人的開發,但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缺乏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在市場層面一直面臨國外品牌的打壓。國外工業機器人企業多采用整機降價,吸引國內企業購買,而在后續的維護中采用提高備件費的策略,逐步占領中國市場,造成國產機器人品牌影響力處于劣勢地位。
3、創新成果及產學研實際轉化率較低
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不高,嚴重制約了我國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產業的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在技術研究層面上尚未形成“產學研用”有效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格局,導致技術成果轉化率低。我國的科技資源主要分布在高校院所,而高校院所在選題上往往側重于科學技術領域的前沿和高新,與實際應用、產業需求存在脫節的情況。從企業方面看,從基礎原創性成果到產品研發之間缺乏轉化的“橋梁”,導致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閣。
4、產業化程度不高
一是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造成國產工業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高于國外同類產品,造成產品無法推廣應用;二是工業機器人諸多技術方面仍然停留在仿制層面,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機器人市場的拓展;三是近年來業內更加重視工業機器人的系統研發,忽視關鍵技術突破,使得工業機器人某些核心技術處于實驗室階段,制約了機器人產業化進程。
三、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戰略思考
1、避硬就軟,強化服務和應用突破規模是出路
工業機器人未來應用在汽車、電子制造、食品飲料、制藥等不同領域,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其系統集成技術存在較大差異。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加速產業化進程方面,要著重強化行業應用和客戶服務,突破特殊工況下機器人工藝和系統集成技術。例如焊接、搬運、打磨、噴涂、裝配機器人需要與周邊工作站的工裝夾具、傳送裝置、檢測裝置、操作對象等緊密結合,這就可發揮行業應用和客戶服務等軟實力優勢,暫時避開關鍵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等硬件的不足,避硬就軟,提升軟實力優先帶動產業規模增長,是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戰略的出路。
2、穩扎穩打,夯實技術基礎降低成本是關鍵
從目前國內機器人生產模式看,其單價如果不降低,產業化形成將面臨困難。機器人共有4大組成部分,機器人本體成本占22%,伺服系統占24%,減速機占36%,控制器占12%,其他占6%,三大核心部件(伺服、減速機、控制器)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價格,我國機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主要依賴進口,造成其成本過高、規模效應難以成型、產業化進程緩慢。因此,我國工業機器人在技術層面需要堅持穩扎穩打的發展路線,通過夯實基礎技術、突破核心技術、降低產品成本來提升我國工業機器人整體水平和競爭力,是機器人產業化戰略的關鍵。
3、兼并重組,培育龍頭扶持自主品牌是抓手
受國家政策鼓勵的影響,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如雨后春筍,數量迅速擴大,尤其是近兩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機器人生產企業400余家,但以中小企業為主,具備行業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僅數十家,尚沒有年產銷量突破1000臺的企業。龍頭企業缺失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的一大問題,因此,要鼓勵實施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快速培育龍頭,扶持和發展具備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形成龍頭引領產業發展的格局,是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戰略的抓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