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CT國際專利有兩成是華為中興創造
呂國強表示,各個地方在鼓勵創新、鼓勵知識產權的創造方面,政策會有所差異。一些比較不發達的地區,知識產權的數量相對還是比較低,政府可能會采取一些政策來鼓勵當地的企業去申請專利和商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980.htm在這方面,上海政府沒有把專利申請數量作為考核指標,在政策導向上,一是鼓勵企業更多地申請發明專利,因為發明專利畢竟含金量高;二是鼓勵發明專利的轉化運用,政府可以在一些方面給予支持。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也表示,中國對知識產權制度的認識歷史很短,中國企業買專利大部分是抱著湊數的心態,想著從政府那兒拿到優惠,拿到進入園區的免稅。中國有一個專利市場,但是一個很虛的市場,這個完全偏離了專利經營的本質。
專利轉化能力不高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Antonio Varas表示,其實中國是一個研發的資源大國,在研發上,中國已經有3500億的投入,但是在研發的時候,要關注這些技術是不是真的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影響。在專利申請方面,不能只把眼光限于中國,還需要在海外市場上保持非常活躍的態勢,華為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如果能夠參與到國際標準制定,那么你的定位就會更好一些。
張平表示,中國的科研水平并不是那么差,我們在某些領域甚至是引領國際的,但是我們在把技術的先進性變成技術的壟斷性這一能力還不夠。中國的一些科學家即使研發出很好的成果,但往往覺得浪費時間而不去申請專利,最終這些專利被別的國家企業給申請了。凡是有壟斷欲望的人才想申請專利,而大學老師沒有壟斷的欲望,除非他和企業合作,美國的大學在跟企業的合作上就很緊密。
小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法務官孫豳表示,在一些美國的高校,會建立NGO(非政府組織)來替高校管理和推動技術轉化業務,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也有與會者談到,目前建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不能完全保證能保護你的知識產權。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鄭立榮表示,一家企業辛辛苦苦研發的技術,一旦別的企業把這個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挖走,你的專利也就被拿走了。
對此,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度智控”)研發總監周炯表示,這就需要公司在各個層面保證人才的穩定性和工作的積極性。通常現在特別流行的一種做法,包括小米公司在內,就是合伙人制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他們是給公司大部分核心員工一個“分享公司利益”的機會。
零度智控致力于成為全球頂尖的智能飛行器產品和智能無人機整體供應商,周炯在會議現場為大家演示了他們公司新發布的重量只有200克“口袋無人機”DOBBY,該無人機申請了20多項專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