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成長煩惱:“大腦”留在深圳 “肢體”搬到東莞?
在土地稀缺的情況下,目前深圳仍然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發展速度快、質量高。中金公司稱指出,深圳對出口依賴度降低,且出口結構升級;高技術制造業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力量;再次,深圳金融和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最后,深圳已擁有中國最好的企業集群,同時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新企業正在迅速壯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968.htm然而,如果放到更長的時間段,并通過與世界級城市比照的方法去觀察深圳這座城市,可能會對其地價、房價以及發展后勁有所擔憂。
全球領先的房地產服務供應商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研究報告通過對全球12座大型城市的比較研究發現,城市較高的吸引力推動了其人才聚集、房價上漲。與此同時,這些城市的產業與房價之間的關系也說明,高房價的城市只能承載高產值的產業。
深圳現在的問題是,高房價本身的調節作用,導致只有高產值的產業才能留下來。但如果房價升高到一定程度,其結果可能是人才外流和吸引力降低。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年初接受新華社采訪過程中說:“既然要發展大工業、引導大工業,就要算一算大工業需要的要素是什么,這個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其認為:“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對于華為來說,把‘大腦’留在深圳,把制造和供應放到東莞,是符合它不同部門的不同產值分配的做法。”一名接近松山湖管委會的人士說。
然而,中國式的行政區劃方式限制了類似華為這種全球性企業的自由布局,因而也限制了深圳產業的輻射能力。中金公司分析師指出,雖說有深、莞、惠城市群協調發展的規劃,然而行政區劃的分割和地方財政的分離,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發揮作用。
上述接近松山湖管委會的人士透露,“華為有關部門搬遷的事情都是直接對接東莞市長。企業和政府雙方都非常低調,對有關進展嚴格保密。因為涉及到深圳那邊的稅收等一系列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