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一夫一妻制”電池和充電樁還要走多遠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電動汽車,北京地區搖號優待、對純電動汽車和其他類型充電汽車的補貼政策、建立完善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等等,無不在顯示著電動汽車的重要性,然后電動汽車發展如此迅猛,作為后備力量的充電樁又是怎樣光景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923.htm首先是充電樁的地理位置。充電樁分為三種,公用充電樁、私用充電樁和專用充電樁,其中專用充電樁主要是為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等公共車輛服務;私用充電樁分為個人自用和僅供公司或部門機關內部人員使用兩種;公共充電樁為開放式充電樁。如此看來可供電動汽車車主們的選擇有很多,但實際上卻還是困難重重。
先說個人自用充電樁,目前家用充電樁有兩種,一種是向國家電網提出申請,建立慢充樁,這種方法適合于在小區有固定停車位的用戶,用戶需要向國家電網提交物業同意書和車位租賃合同,準備材料不多,但是真正能申請下來的人卻很少。很多人都被卡在征得物業同意這層。有的是開發商不同意,有的是物業公司認為業務中不包含這項服務就不管,有的就直接推給街道辦事處或是國家電網,將車主們攔在門外。并且有的小區并沒有設立私人停車位,所有的停車位都是公用的,先到先得,就算安裝了充電樁也可能因為被燃油車占位而無法充電。就算是車主能夠順利拿到物業同意書和車位租賃合同,到了國家電網也可能會失望而歸,因為國家電網要查看整個小區的電力情況。一般電動車車主們回家之后給車充電都是在8,9點鐘,而這個時候正是小區的用電高峰,如果小區的電力“預算”比較多那還好,如果沒有那么多電力提供,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現電網爆掉的危險,所以國家電網很可能以不安全為由拒絕申請。
另一種是直接外接家用電源,很多人在無法安裝充電樁后選擇拉幾十米的線,從家里接通電源為愛車充電,但是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私人充電樁受限太多,公用充電樁似乎也幫不了什么忙。目前國家也在加大建設充電樁的力度,在高校、部分停車場設立充電樁,很多4S店也提供充電服務,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以北京地區為例,去年同期北京地區累計電動汽車的銷量為12000臺,而截至到2015年5月底,社會公用充電樁數量為2000個,私人自用充電樁2600個樁,由此可以看出充電設備還不能滿足電動汽車的需求。根據調查,社會公用充電樁使用率也處于較低水平,充電樁的數量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同時在公用充電場所慢充樁和快充樁的分配問題也急需解決。很多地方設立的慢充樁遠遠多于快充樁,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充電站有快充2個,慢充28個;北京交通大學有快充2個,慢充16個;清華園科技園充電站設有快充3個,慢充22個。這樣不成比例的配備造成很多車主們的困擾,大家都想使用快充樁,使得快充樁十分搶手,有的車主寧愿排隊等待也不愿到慢充樁充電。因為快充樁基本上半個小時就可以充滿80%的電量,兩個小時就可以充滿,而慢充樁則至少需要6到8個小時,甚至比亞迪E6需要慢充20個小時才能達到續航300KM的里程,這在時間上的成本就很高了,并且還有一些額外費用會增加成本,如停車費。
在公用充電樁充電不僅需要支付每度電0.8元的充電費,1.2元的充電服務費,還需要支付“高額”的停車費,有的地方停車費8元每小時,有的6元每小時,再加上有時候需要排隊,還得再交錢,充一次電除去電費還要需要交納四十左右的停車費,這又加重了充電的經濟成本。再者,如果運氣不好,好不容易找到充電樁結果碰上充電樁系統崩潰或是無法使用,恐怕車主會想棄車而去吧。再說4S店提供的充電服務,基本上4S店都只對自己品牌的電動汽車提供免費的充電服務,對其他品牌的汽車要么收費,要么根本就不提供服務,并且過了上班時間也就不能再充電了。所以企圖將4S店作為穩定充電樁也是不太可行的。因此這樣看來,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如何讓電動汽車跑的更快更遠是各大汽車廠家努力的方向,但是充電樁不給力,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電動汽車的發展。但是這并不是生產公司或是國家政策一方能夠改變的,必須雙方合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希望政府能夠多出臺相關政策,為充電樁開通綠色通道,生產廠家也能夠再多下功夫,努力提高系統穩定性和產品質量,讓車主們沒有后顧之憂,放心購買電動汽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