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能終端全場景時代的挑大梁者
對于怎么做手機,華為一開始是迷茫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107.htm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2012年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華為手機業務的轉型與大平臺B2B業務的思維慣性難免沖突,做事情會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和限制。所謂的沖突,產生在傳統思維的B2B領域和互聯網思維的B2C之間。畢竟,把電信產品賣給全球數百家運營商和把手機賣給幾十億消費者是不同的。
但從今天來看,華為似乎已經擺脫了過去的迷茫。在今年的出貨量目標中,華為把智能機全球出貨量定在了1.4億臺,而在第一季度中,華為在“淡季”已完成了2700萬的銷量。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roce最新報告顯示,華為一季度的出貨量維持在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位置。“華為旗下海思生產的麒麟系列主芯片已能與高通、聯發科的高端產品較勁,使華為已成中國品牌手機廠中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上下游整合最完全及海外出貨阻力最小者。”TrendForce智能手機分析師吳雅婷表示,華為能持續站穩中國第一的市占地位,尚不至于取代蘋果成為全球第二,但兩者距離有望逐年拉近。
但終端市場的競爭遠比想象中激烈,華為如何繼續完成高增長?也許從余承東近日的一系列講話中可一窺究竟。
不再一味追求銷量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被問到“華為如何會在4到5年超越蘋果和三星?”時表示,“這個問題我也問過余承東,他說當時說的是在中國超越蘋果和三星,后來報道卻沒寫‘中國’(意味著是在全球)。但我和任總(華為總裁任正非)堅信不是媒體忘了寫‘中國’,而是他沒說‘中國’這兩個字。”
而余承東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這一問題做出了進一步解釋,他說,在趕超三星和蘋果的目標中,自己確實把“中國”去掉了,現在希望在兩到三年做到全球第二,五年份額做到第一,“因為去年,華為已經是中國市場份額的第一。”

“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特別追求銷量,但任總提出的五年華為消費者BG要做到1000億美元,意味著我們不做到全球份額第一是不行的,否則哪來的1000億美元。”余承東對記者坦言,雖然華為的高端機占比一直在提升,但實際上今年增長300億美元的目標仍是非常大的挑戰,“這是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長50%,是非常非常難的,但我們會勇于迎接這個挑戰。”
而這背后的機會在于品牌力帶來的市場空間。
“在2015年,消費者業務有接近200億美金的收入,有相當不錯的盈利,應該說在全球差不多有十幾個國家有超過10%的市場空間,這是一個可喜的成績,所以我們要以質量取勝,口碑取勝,做全球最受尊重的品牌。”華為的一名高層表示,2016年,對于華為終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金字招牌”,要占領全球市場。
事實上,可以看到,2015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品牌上的最大變化就是在以往“工科男”的基礎上增加了時尚的元素,力求在人文、時尚、藝術等領域的創新上增加更多的聲音。
比如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女性專屬智能手表,以優雅氣質和高貴品質獲得廣泛贊譽;哈曼卡頓與華為攬閱M2系列完美融合,使得產品音效品質獲得全面提升;谷歌與華為強強聯合的Nexus 6P成為原生安卓的新標桿,全面提升了華為在Android陣營的新高度。還有華為P9配備了全球知名的德國徠卡攝像頭,徠卡是成像行業最好的鏡頭廠商之一,以生產用于低光攝影的大光圈鏡頭聞名。
這種品牌力的投入與合力,讓華為終端業務以及華為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加強。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從65%提升至76%,中國品牌知名度提升至97% ;華為品牌全球凈推薦值上升至47 ;成為唯一一家同時進入全球權威品牌榜Interbrand和BrandZ百強榜的中國企業,分別位列第88、70位。
2016年華為品牌投入仍在加速,今年3月華為宣布簽約頂級巨星梅西作為代言人。外電稱這一合同將近600萬歐元(約合4413萬元人民幣),對華為手機擴展歐洲、南美洲、亞洲市場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至關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