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英特爾為何轉向云計算和物聯網
到底英特爾有什么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818.htm在傳統PC市場上,英特爾最出色的芯片優勢,其實轉到繁華的移動領域卻變成了弱點。簡單的說,英特爾強大的X86架構非常適合高性能PC,但移動設備的要求更嚴格,除了性能之外還追求續航。應該將強大的x86架構設計成TDP熱設計功耗僅 5W 的手機芯片,已經被證明無法適應移動生活,直到剛被砍掉的那一代才差不多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
另一方面,ARM精簡指令集計算(RISC)架構竟然是更適合于低功耗產品,即使他們缺乏英特爾的復雜指令集計算(CISC)設計的峰值處理能力。ARM 的低功耗芯片的長期經驗給了其巨大的優勢,早在21世紀初ARM就使用此類架構來設計移動處理器,而且這種趨勢??至今只仍在不斷擴大。
同時,ARM與英特爾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不制造芯片,以銷售芯片授權為經營策略,再由其他合作伙伴代工生產,而后者技術僅自用,并在芯片制造生產上投入大量的資金。更有意思的是,英特爾引以為豪的制程工藝領先優勢,在過去幾年時間里漸漸蒸發了,三星和臺積電現在已經可以叫板英特爾。
競爭激烈的市場給了基于ARM芯片制造商顯著優勢,因為他們可以自由地為了市場而隨意創新,保證芯片設計以滿足任何產品以及廣泛消費者的需求,例如針對特定的細分市場打造入門級的芯片和相關移動設備,從中賺取更高的利潤。
說實話,英特爾在移動芯片的策略上過于高傲,說缺乏遠見也不為過。早在四五年前開始移動計劃之時,英特爾手握高利潤的X86 PC芯片業務,自然對移動芯片不是那么用心,甚至拒絕為蘋果設計芯片,因為英特爾認為手機的銷量不足以彌補高昂的開發成本。英特爾沒有遠見的事情還可以聯系到更久遠一些,要不是2006年英特爾以6億美元賣掉了自家ARM,芯片部門XScale,也不會有飽受批評的低功耗x86芯片Atom誕生。

重點已轉向云計算和物聯網
在重組業務的過程中,英特爾重審產品線和項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且部分產品線被砍掉也不足為奇,這對于英特爾而言無疑是明智的決定。
英特爾在上一次財報中已經明確表示,將加速從一家PC廠商成功演變成云計算以及連物聯網計算設備公司。雖然我們可能馬上聯想到有關現有的互聯網像智能家居產品,但是英特爾計劃是更高密度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根據IDC統計,在服務器芯片領域英特爾擁有99%的市場份額,所以英特爾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優勢鋪設一條更長的道路。
摩爾定律仍將繼續,云是英特爾未來最重要的發展目標,同時物聯網產品可以讓其云和PC創造更大的價值,至于儲存業務則可順延至數據中心和物聯網領域。另外,英特爾手頭上的5G關鍵技術和調制解調器業務也與云和物聯網密不可分。英特爾聲稱,未來其5G芯片將不只是針對移動設備,還可能包括PC、智能家居設備、機器人技術、無人駕駛技術、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和企業級網絡等等領域。如此來看,5G的發展大有當年英特爾迅馳無線戰略的影子。
“隨著世界進入5G時代,英特爾將憑借我們的技術優勢而繼續引領端到端5G系統的交付,包括從調制解調器到基站,再到現有以及未來將出現的各種連接方式。”英特爾CEO科再奇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