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市場分析 > 與愛立信交叉授權背后:華為的隱忍與野心

        與愛立信交叉授權背后:華為的隱忍與野心

        作者: 時間:2016-01-20 來源:夸克點評 收藏
        編者按:2016年初的牽手愛立信,對于華為來說,正是以一種隱忍的姿態換取未來5到10年的戰機、戰略轉換的周期,5年后,相信會有更新的一幕,值得我們反思與重估它今日的舉動。

          再看一個細節:截至目前,在終端領域,絕大部分領先過的以及正在領先的手機巨頭,都挨過它的技術“板子”:從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到蘋果。而中國的中興通訊與小米,也被它告上過法庭。事實上,幾年前,與其他海外巨頭還曾針對中國手機陣營發出過整體威懾。這一過程中,的技術獲得了大量的授權機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1/286006.htm

          一個必須提及的布局是,早在2001年,便成立了愛立信移動平臺公司,向全球設備生產商提供2.5G和3G技術授權,這就是后來愛立信技術授權平臺。2011年,這家巨頭的技術專利業務,就已經開始成為整個公司的賺錢機器。

          這就是愛立信的地位。當然繞不過。網通設備有強大實力,在3G、4G、5G三個世代也有相當多的專利,但因過去定位于B2B業務,專利更多集中在網絡設備領域。手機處理器、操作系統等核心環節都已自主,但從2G到4G的終端,全球標準林立,專利更是分散,華為僅靠自主創新不可能消除更多風險。

          如果將美國市場與全球化目標、未來5年的品牌戰略乃至未來10年甚至更遠的戰略愿景綜合考量,華為為此大掏30億美元的腰包,也是合算的。

          華為的隱忍與野心:資本換技術、信任及節奏

          巨資獲得愛立信專利使用權,華為當然可以消除技術風險。但我覺得,這一動作有更多深意。

          說到進軍美國,其實華為終端已經開始了。這塊業務雖然不像運營商業務那么敏感,但是老美的意識形態思維肯定不可能完全消除,它本來就更像是借政治口實阻擊華為落地。

          盡管華為有委屈,但為了進入這一關鍵市場,你還得隱忍,持續表露自身的透明感,以換取信任。與愛立信簽署如此長周期、涉及巨資的專利協議,對于華為的形象塑造來說,也是非常有利了,它說明,中國這家巨頭遵循的是國際規范,為進入市場,它甘心為全球創新、為知識產權買單,而不是偷玩什么手段。我相信,這種動作會在產業界、區域國家政府尤其美國、印度等許多國家政府那里,留下深刻印象,持續建立信任。

          我相信著這里面有華為中短期的全球市場公關用意,十分迫切。但若從長期戰略看,另一重博弈可能更具雄心。那就是,華為與愛立信這類巨頭的博弈,將隨著這一次的專利交叉授權,發生微妙的變化:GSM(2G)、UMTS(3G)及LTE(4G)蜂窩標準上,華為巨額買單,是為為它的5G時代掃除關鍵路障,為爭奪下一世代的市場地位甘心隱忍。

          這一重用意絕非我的猜測。這本來就是華為未來5到10年的愿景之一。

          前年,我寫過,2G時代,中國沒有什么標準話語權;3G時代,中國主導的TD-LTE空有三大國際標準之一的抬頭,市場上仍是個看客,WCDMA標準應用最廣泛。底層專利由愛立信、諾西、阿朗等占據大部分,華為、高通在各自細分領域也有不少。

          這種格局左右著中國通信業下游競爭力。蘋果、三星、HTC的專利博弈,以及背后愛立信、高通、谷歌、微軟們的博弈,當然也包括全球通訊業、無線芯片領域的整合案,都讓人看到了專利博弈的殘酷。

          為實現超越,華為早在2002年就開始研發4G。2004年底開始4G LTE標準化工作。當時華為聯合的對象就是愛立信、高通,它們在3GPP里列了4G項目。之后開始華為開始出產品, 2008年底,第一款商用產品就出來了。那時,中國大陸3G才真正開放。2009年,華為在挪威奧斯陸部署了全球第一個LTE商用網絡,跟北歐運營商TeliaSonera一起共建。

          之后5年,華為在FDD-LTE、TDD-LTE領域的累積越來越深。這一周期,愛立信、思科整體疲憊,華為一躍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通信業巨頭。

          但是,3G時代,國際標準多,壁壘森嚴,4G時代雖有一定融合,但整體技術分布仍十分分散,雷區多多,華為要想越過海外巨頭的封鎖,也很難。它在持續布局3G、4G的周期里,一直尋求能在5G時代實現超越。

          事實上,早在2009年華為首個4G商用網絡落地奧斯陸后,華為就開始醞釀下一代產品,當時公司研究部成立一個團隊,專門研究5G技術,很快又了一些初步成果開始.2013年,華為CEO在倫敦全球MBB論壇上,正式發布過這一消息。

          不同于2G到4G時代全球標準并行,5G時代,由于實體經濟與ICT工業大規模融合,它對于通訊領域乃至更廣的ICT領域都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體現在技術標準、方案的融合上。物聯網概念下的人人鏈接、人物鏈接、物物鏈接的要求,使得未來的5G標準,必須適應全球化市場的要求。否則,根本無法真正實現連接,不可能推動應用層面出現產業規模。

          就是說,為5年后計,華為必須加快戰略轉型。而這5年,也是它面臨的最大挑戰:在終端等領域,它必須還得暫時適應愛立信、諾西等海外巨頭們的游戲規則。

          前年,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CMO楊超斌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對于既得利益者來講,要打破現有的格局是很痛苦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個ICT行業發展非常迅速,作為一家公司,如果不去接受這個變化,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這句里面,我體會到既有一種挑戰的斗志,也有一種自我警醒。挑戰在于,華為不能一直在海外巨頭的游戲規則里生活,它必須尋求超越;警醒在于,華為自身也需要更多適應。在當時楊超斌的PPT里,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5G時代,華為將建立全球統一的標準,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核心標準、技術創新。



        關鍵詞: 愛立信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苏尼特右旗| 岐山县| 沂源县| 杭锦后旗| 咸阳市| 大连市| 卫辉市| 成都市| 晋州市| 门源| 绥中县| 罗源县| 桐柏县| 玉林市| 永平县| 庆城县| 会泽县| 贡嘎县| 沅陵县| 郸城县| 闻喜县| 海原县| 民丰县| 仙桃市| 木兰县| 紫阳县| 栖霞市| 泽普县| 新沂市| 子长县| 建宁县| 绥德县| 通道| 治县。| 乐山市| 榆社县| 河曲县| 汝州市| 南丹县|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