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非接觸式電動車充電方式解析

        非接觸式電動車充電方式解析

        作者: 時間:2011-03-02 來源:網絡 收藏

          二、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傳送方式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于2007年研制成功,公諸于世以來,一直備受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它主要由電源、電力輸出、電力接收、整流器等主要部分組成,基本原理與電磁感應方式基本相同。電源傳送部分有電流通過時,所產生的交變磁束使接收部分產生電勢,為電池充電時輸出電流。

          不同之處在于,磁共振方式加裝了一個高頻驅動電源,采用兼備線圈和電容器的LC共振電路,而并非由簡單線圈構成送電和接收兩個單元。

          

        磁共振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磁共振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振頻率的數值,會隨送電與接收單元之間距離的變化而改變。當傳送距離發生改變時,傳輸效率也會像電磁感應一樣迅速降低。為此,可通過控制電路調整共振頻率,使兩個單元的電路發生共振亦即“共鳴”。所以,也稱這種磁共振狀態為“磁共鳴”。

          在控制回路的作用下改變傳送與接收的頻率,可將電力傳送距離增大至數米左右,同時將兩單元電路的電阻降至最小以提高傳送效率。

          當然,傳輸效率還與發送與接收電單元的直徑相關,傳送面積越大,傳輸效率也越高。目前的傳輸距離可達400mm左右,傳輸效率可達95%。

          三、微波方式

          使用2.45GHz的電波發生裝置傳送電力,發送裝置與微波爐使用的“磁控管”基本相同。傳送的微波也是交流電波,可用天線在不同方向接收,用整流電路轉換成直流電為汽車電池充電,并且可以實現一點對多點的遠距離傳送。

          

         微波方式可以同時一點對多點的遠距離傳送

          微波方式可以同時一點對多點的遠距離傳送

          為防止充電時微波外漏,充電部部分裝有金屬屏蔽裝置。使用中,送電與接收之間的有效屏蔽可防止微波外漏。

          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問題是,磁控管產生微波時的效率過低,造成許多電力變為熱能被白白消耗。

          非接觸充電裝置在日本的應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綦江县| 秦皇岛市| 同江市| 阜康市| 哈尔滨市| 桓台县| 龙海市| 井冈山市| 全州县| 玉林市| 石台县| 石楼县| 巴南区| 平度市| 台北县| 溧水县| 科技| 汶上县| 陵水| 丹阳市| 大宁县| 来凤县| 曲阳县| 东辽县| 玉屏| 图片| 垦利县| 新泰市| 万宁市| 大竹县| 钦州市| 应城市| 南宁市| 阳江市| 连平县| 鄂托克前旗| 阿城市| 星座| 太白县|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