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飛利浦董事長:我們與索尼三星越來越不同
——
9月29日,飛利浦將其半導體業務80.1%的股份出售給了一個私人財團,并由此成立了新的半導體公司——NXP;10月12日,飛利浦又決定將其全球手機業務出售給了CEC。較早之前,飛利浦還曾將其液晶顯示器制造業務出售給了冠捷科技。
在大規模出售業務的同時,在過去的一年里,飛利浦在收購方面花費了35億美元,收購了8家公司。"大規模的收購也會持續。"柯慈雷說。
大規模的買與賣的目的只有一個——加速飛利浦的全球轉型,"轉型還沒有完成。"11月2日,柯慈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半導體、液晶繼續退出
<21世紀>:有傳言說,飛利浦將出售在LG-飛利浦合資公司中的股份,因為這也是同飛利浦要轉型為"醫療保健、時尚生活、核心科技"不相符合的業務,而且這家公司一直在虧損?
柯慈雷:這不是傳言,而是事實。TFT-LCD對彩電業務來說非常重要,實際上我們生產電視機的時候也不僅僅只是從LG-飛利浦公司購買面板,我們還有其他的供應商。
我們要發展我們的彩電業務,但是這并不表明我們需要擁有上游的面板生產企業,過去我們一直在減少在這家公司中的股份,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地削減在這家公司中的股份。
同時,我們在臺積電中擁有的股份也會持續出售。
<21世紀>:出售這些業務,比如半導體和手機業務,做這些決定艱難嗎?
柯慈雷:出售半導體業務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決定,我的父親也曾在這個公司工作,我們是考慮了不同的利益之后才做這個決定的,我們在出售的時候會把上下游分割開來,我們必須保持這個業務在獨立之后還能有高速的增長。
<21世紀>:飛利浦出售的這些業務,其生產基地大部分位于中國,那會不會產生這樣一種局面,中國制造在飛利浦公司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這也使得中國市場對飛利浦變得不再重要?
柯慈雷:這些出售只是改變了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過去這里是我們低成本制造的基地,而現在我們將更加注重本地市場。
同時,我們在中國還在進行大量的生產,我們消費電子業務很多的OEM或者ODM生產還是在中國進行,我們的照明業務,其大部分生產還是在中國進行的。另外,我們也還是冠捷科技的股東。
不要"電子"
<21世紀>:在出售的同時,飛利浦也在大規模地收購,下一步的收購重點是什么?
柯慈雷:在過去一年里,我們花了35億歐元收購了8家小的公司,主要是在醫療保健、照明和家電部門,這三個領域還會是未來的收購重點。
另外,我們也將收購一些小的周邊社保,家電電子產品的收購設備,我們的收購將會關注這些高回報的行業。
<21世紀>:你們是怎么來評估這些收購對象,并保證收購之后這些公司能夠融入飛利浦?
柯慈雷:我們首先會考察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市場地位和公司文化,同時對管理層進行考察,我們最終會保留這些管理層——因為他們更了解這個市場。
在收購完成之后,我們會向這些公司派財務總監,收購公司的財務總監到飛利浦的其他部門工作,這樣來推動公司的一體化。
<21世紀>:你曾對外表示,要將公司名稱中的"電子"兩個字除掉,何時更名?
柯慈雷:名字并不重要,但是我們想要傳遞的是,我們并不只是生產電子產品的公司,我們并不是特定產品的提供者。改名字只是想要反映出我們產品的組合,我們還是歐洲最大的電子制造商,但是我們進入了很多新的領域,我們跟索尼、三星等公司越來越不同,所以我們才會想到更改公司名稱。
<21世紀>:為了這次轉型和在一些地區更好的發展,你們也調整了在一些地區的管理架構?
柯慈雷:我們確實調整了在中國、印度和拉美市場的組織架構,要求當地管理者做更多的貢獻,要求他們來決定在這個市場出售哪些產品,比如我們就將中國區升級成了大中華區,這樣我們才能抓住這些新興市場。但是對于其他成熟的市場我們就沒有進行調整。
<21世紀>:你如何評價飛利浦這次轉型?
柯慈雷:過去我們一直在找尋公司的發展方向,現在我們找到了。之前我們主要是消費電子、半導體等業務,并沒有賺太多錢,我們往往是用一個賺錢的業務來補貼另一個虧損的業務。
從全球市場來看,醫療保健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問題越來越緊缺,所以我們要更重視我們的醫療保健和照明業務。
現在公司轉型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公司的利潤和業務的增長,現在還在轉型的階段,等轉型成功的時候我們可以再來評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