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競爭已過時 “處理技術”將成新戰場
在過去幾年來,包括智能手機與平板計算機在內的移動設備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卻也被淪為技術指針差距(specmanship)下的犧牲品;不論那些設備的屏幕尺寸(以及影像處理器可支持的像素數字),今日大多數的移動設備價值顯然是由所搭載的處理器性能來評量──例如處理器跑多快,以及最重要的,有幾個核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4275.htm處理器核心數量特別是一種受歡迎的量測指針──對新聞媒體與應用處理器供貨商的銷售部門來說都是──可用以描述下一代平板設備或智能手機的科技進展;才開始不久(從2012年初)的雙核心應用處理器大戰,很快地被新興的四核心(quad-core)處理器取代。但現在,你也可以把四核心拋在后面了,因為八核心(octa-core)處理器正要掀起風潮。
這種多核心大賽很妙,會讓人一直覺得“不夠”──特別是如果你發現今年買的新手機/平板沒有配備至少八核心的處理器時…有人在說十六核心嗎?
據了解,三星(Samsung)的GalaxyS4應該是首款搭載八核心處理器的智能手機,該系列有部分型號是采用高通(Qualcomm)的四核心處理器,有部份則是內建三星自家的八核心Exynos5處理器;但連三星的共同CEO申宗均(JKShin)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都表示,無論采用的是那一種處理器,其實一般大眾的使用體驗都是相同的。
所以申宗鈞的意思是說,消費者不會在乎手機是使用四核心還是八核心處理器嗎?我懷疑他的重點其實是在于確保應用處理器的多供應來源,但這位三星高層主管卻不小心說出了產業界過度吹捧多核心處理器的現實。
要評斷應用處理器在現實世界運作效能,處理器核心的數量是一種稍嫌太過簡單的指針;重要的是在智能手機或是平板設備上執行特定移動應用程序時每個核心的最佳化,以及───更重要的──基于節省能源的考量,處理器執行任務時的效能。
為此,臺灣芯片設計業者聯發科(MediaTek)在這場多核心處理器大戰中,投下一個新的漣漪──異質多核心處理技術(heterogeneousmulti-processing,HMP)。
根據業界消息,聯發科最近推出了新款采用ARMbig.LITTLE架構的四核心SoC,鎖定平板設備市場;這款新組件不同之處就在于添加了HMP功能。三星的Exynos5Octa也是采用big.LITTLE架構,但聯發科與三星的配置不相同。
Exynos5Octa采用三星稱為叢集遷移(clustermigration)的配置──處理器的遷移模式是將任務在核心的叢集之間移動;當運作于超越四核心A7能力的高性能水準時,調度程序(scheduler)會將之關閉,將所有任務轉移至A15核心。而聯發科采用的HMP方案,則是能將個別執行緒分派至最佳的核心,以保證更好的處理效果。
Gartner分析師MarkHung表示:“三星的案例是讓big核心或LITTLE核心運作,兩者不同時;”至于聯發科的案例則是一個、兩個、三個或全部四個核心都會同時運作。LinleyGroup的資深分析師MikeDemler更進一步解釋:
“雖有聯發科的HMP技術,操作系統還是將中央處理器視為四核心,但能將某項任務指派(或轉移)給任何一個獨立處理器核心;A15與A7核心會同時運作,而任務仍能在兩者之間轉移,以達到功率-性能的最佳化。”
聯發科最新發布的平板設備SoC是四核心組件,不過該公司也透露,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將發表八核心產品。而為了與競爭對手做區隔,聯發科號稱其解決方案會是“真正的(True)八核心處理器”──也就是會納入HMP技術。根據聯發科的解釋,其八核心方案會根據每個應用程序與任務,智能分配處理能力到所需之處;該公司近期將發表技術白皮書透露更多細節。
這種架構明顯與采用其它多核心解決方案的負載處理系統不同,包括那些八核心產品──通常會將任務過于苛刻地限制,導致不佳的反應時間或是系統停擺。HMP是否會成為多核心應用處理器大戰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還有待觀察;無論如何,聯發科已經率先點燃了新火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