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芯片產業化:究竟是炒作還是實干?
——
尚未向業內同行推廣
產業化困難有諸多原因
去年“信芯”發布的同時,海信曾經表示將嘗試由生產制造商向技術專利商過渡,目標定位為中國最大的芯片供應商。據海信保守估計,“信芯”產業化后,10萬片的規模就可實現贏利。海信計劃2005年芯片產量達到100萬片規模
。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董事長于淑珉表示,海信將積極主動地向國內外同行推廣“信芯”產品與系統技術,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在數量上有較大的突破。
“信芯”發布已經一年有余,是否達到了100萬片的規模呢?相關數字并未見諸報端,記者不好妄加猜測。但是在“積極主動地向國內外同行推廣‘信芯’產品與系統技術”方面似乎并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想。廈華集團總工程師蘇鐘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信沒有將“信芯”向包括廈華在內的別的廠家推廣,廈華也必須對其進行評估后才會做出決定是否采用,目前并沒有應用。創維集團發言人沈健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海信沒有向我們推廣‘信芯’。”
有業內人士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聽說有些東西做出來以后企業自己用得都不多,更多的只是一種宣傳而已。做彩電必須要做概念,所以需要有新的概念。雖然目前都有產業化的說法,但是都沒有實現。其實真正最終決定產品銷售的還是圖像質量,芯片是無法直觀描述的東西?!?nbsp;
更有業內資深專家對于海信“10萬片的規模就可實現贏利”的說法表示了質疑。“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賣10萬片將本錢收回來都很困難?!判尽难邪l投入了3000萬元,如果10萬片想贏利的話每片要賣300元以上。而現在市場上數字視頻處理芯片的售價只在10美元以下,相當于六七十元,就算一塊芯片扣除成本可以賺30元,也只是300萬元而已。電視機內所有芯片的價格加起來也就是二十幾美元而已?!?nbsp;
國產彩電芯片推廣困難幾乎是不爭的事實。追究起來,原因還是比較多的。
我國電視行業資深專家安永成教授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國內企業不愿意用同行的芯片主要因為大家都是競爭對手。當然如果芯片確實便宜的話也可能會用。另一方面,海信的“信芯”有208個引腳,而現在國外300多個引腳的視頻處理芯片都已經面市,沒有新的東西肯定不行,我國彩電企業進入IC設計領域的難度相當大。
海信宣稱“信芯”比國外同類芯片便宜5美元。蘇鐘人表示,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國外芯片廠商產品的集成度已經相當高了,如果分散做幾塊芯片的話,成本不見得比集成度高的芯片更低。目前國內的視頻處理芯片主要完成格式變換、隔行變逐行的功能,以模擬電視為主的時代還是有廣泛應用。而數字時代要求將信道解調、信源解碼、接口和內容保護全部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話國產芯片的集成度就不是很夠。“我認為實際上各個芯片廠家大都屬于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有投入,但是實際應用還是比較小。主要原因在于實力不夠,一方面自主創新的掌握程度比較低;另一方面資金實力不夠強?!?nbsp;
沈健則認為,產業化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彩電企業并沒有將芯片產業作為主業,這勢必影響產品的推廣。“估計現在沒有哪些彩電企業靠做芯片來贏利,就像做彩電別人做不過國內企業一樣。這需要漫長的道路?!?nbsp;
芯片研發確有必要
國家調控和支持是關鍵
以“信芯”為代表的國產彩電芯片產業化進程的不甚順利使人們對國內彩電企業該不該研發芯片產生了懷疑。其實,國內彩電企業也并非都在進行自主芯片的研發。很多新概念的提出只是市場宣傳的需要,有時與芯片根本無關。
廈華和創維集團都表示目前沒有介入彩電芯片的研發。
蘇鐘人表示,芯片研發的投入很大,產品生命周期又比較短,目前,廈華在彩電芯片方面主要還是采取與主流芯片廠進行合作的方式進行。廈華就不同的功能需求、新的思想與芯片研發廠進行更多的交流,爭取成為芯片的首批試用者。廈華曾經參與投資開發比較小的專用芯片,但是目前來說,這種方式不太適合廈華,因為芯片的生命周期不是太長。所以廈華比較謹慎。廈華在自主知識產權的算法方面有一些積累,在各種技術都更加成熟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芯片的研發。
沈健也表示,做芯片只是創維關注的一個領域,但是無法和專業芯片廠商相比,創維在專有技術和功能的結合上進行開發,但是不可能作為集團的主營產業來發展。不過由于芯片的使用量非常大,創維保持對相關技術的關注。
雖然目前并沒有做彩電芯片,但是廈華和創維都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國應該做彩電芯片。蘇鐘人表示了對國產彩電芯片的支持。他說:“如果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我們一定優先采用國內芯片?!鄙蚪”硎?,國內彩電企業很怕受制于人,不管是哪家企業,只要是國內企業掌握了芯片技術就好,這樣民族工業就能夠自立。
安永成教授對國產彩電芯片的出現持充分肯定的態度。他說:“海信的‘信芯’,海爾的MPEG-2解碼芯片的出現都有利于降低相關產品的價格,這是好事情,因為市場不再被國外企業所壟斷。這一點值得肯定?!?nbsp;
事實上,國家應該鼓勵彩電企業介入芯片設計,因為彩電企業最了解市場需求。芯片公司進行設計的話,產品和彩電企業的結合不是很好,由彩電企業來設計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
安永成教授對“信芯”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如果“信芯”繼續做下去還是有前途的,因為電視里需要很多格式變換芯片。
對于彩電芯片市場來說,國內彩電企業不介入的話會永遠落后,介入才會有機會獲得市場。
雖然產業化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國家的調控和支持有望打破這一局面。海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信息產業部也明確表示將幫助海信在國內推廣“信芯”。
蘇鐘人并不排斥國內彩電企業做芯片,不過認為國家的支持必不可少。他說:“事實上,國內廠商或多或少都有嘗試,但是徹底采用自己的芯片還需要時間。未來5-10年,芯片開發是最可能產生突破的領域。因為有不少留學的芯片設計工程師都回國創業,只是比較分散。國家應該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平臺供回國的工程師使用。國家應該通過項目實施來集中力量,因為畢竟芯片開發的投入還是相當大。就中國的現狀來說,政府應該設法進行宏觀調控,過于分散不利于產業發展。一個芯片廠商開發的芯片必須向全世界的廠商進行推廣,才能效益最大化。”
沈健也認為國家有必要對芯片研發進行支持。他說:“彩電行業中,面板和芯片的問題國家應該想辦法解決。我們跟國外機構進行了聯合研發,但是很遺憾和國內企業沒有類似的聯合研究。我建議在高層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建立聯合研究中心,減少開發成本和重復勞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