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加速度傳感器的自動校準平臺
其中,Kp、Tp、Td分別為比例、積分、微分環節的系數,uo為初始狀態。
但是,系統輸入環節中存在大量的脈沖信號,取一小段時間片來看,可以認為有大量階躍信號。由于在PID控制環節存在導數項,使得輸出信號中包含沖擊函數,而輸出突變對于系統控制性能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為了解決輸出突變導致系統控制性能下降的問題,在前向通路中僅保留積分環節,而把比例和微分環節移入反饋通路中,其結構框圖如圖7所示。由于輸入信號僅出現在積分控制環節中,PID控制器的輸出突變問題得以解決。
圖7中的控制器輸出信號U(s)可表示為:
為了便于計算機采樣,對上式進行離散化處理,采樣周期為T,采樣序列編號從0到N,積分變成求和,微分變為增量,從而有以下PID控制模型:
4 抗干擾設計
考慮到現場電器設備的啟動和關閉而產生的電磁干擾、熱源的影響以及平臺的振動,必須對校準平臺進行抗干擾設計。
4.1 硬件抗干擾
如圖3所示,在電源與地之間并聯0.1μF的濾波電容,以抑制開關電源的噪聲。傳感器金屬外殼接地,同時其下方的電路板作覆銅處理,以抑制電磁干擾。為了避免外界對傳感器內部熱場的擾動,電機、驅動器、電源電路等可能的熱源都設計安放在距離傳感器較遠的區域。支承軸下端安裝減震墊來削弱調平過程中平臺振動對傳感器的影響。
4.2 軟件抗干擾
對信號進行低通濾波,降低系統帶寬,能夠降低傳感器輸出噪聲,提高系統的信噪比。同時采用冒泡法對一次性接收到的11組數據進行排序,取中間的5組數據再做滑動平均,可以有效抑制隨機噪聲。針對平臺振動對傳感器的干擾,電機在單次基座調整后延時一段時間再進行下一次轉動。
5 實驗與分析
通過模擬各種傾斜姿態,對校準平臺的性能進行了測試。當平臺傾角較大時,根據先前設定的控制算法,為使基座盡快達到水平,電機快速轉動,系統開始粗調,此時平臺出現短時間顫動。特別是當電機每次轉動超過30步時,現象較為明顯,導致顯示器中的傾角讀數小幅跳變。修改電機控制程序使其每次最大轉動的步數不超過10步,并且間隔時間略微延長,振動現象得以緩解。當傾角小于5°后,系統自動切換到細調模式,電機轉速下降,平臺穩定無振動,直至到達水平位置后系統鎖定。表2中列舉了不同傾角下的調平時間,可以看出,當平臺傾角小于20°時,系統調平時間不超過40 s。
結語
針對多點調平系統的不足,設計了電機式3點自動校準平臺,簡化了控制模型。在分析了調平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干擾因素后,采用相應的軟硬件抑制方法,提高了系統適應復雜工況的能力。在電機控制程序中加入改進后的PID算法,將比例和微分環節移人反饋通路,解決了輸出突變導致系統控制性能下降的問題。粗調與細調模式的自動切換,兼顧了速度和精度兩方面的要求。本方案調平精度約0.1°,調平時間不超過40 s,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高等優點,可以作為一般基座調平場合的技術參考。
pid控制器相關文章:pid控制器原理
傾角傳感器相關文章:傾角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