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技術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技術

        作者: 時間:2010-11-09 來源:網絡 收藏

           ⑶.如果纜上有一個拉眼,則將繩子連接到此拉眼上。

           ⑷.啟動絞車,慢慢地將線纜通過各層的孔向上牽引。

           ⑸.纜的末端到達頂層時,停止絞車。

           ⑹.在地板孔邊沿上用夾具將線纜固定。

           ⑺.當所有連接制作好之后,從絞車上釋放線纜的末端。

        7.6.7 建筑群間電纜技術

          在建筑群中敷設線纜時,一般采用兩種方法,即地下管道敷設和架空敷設。

          1.管道內敷設線纜

           在管道中敷設線纜時,有3種情況:

           ●小孔到小孔敷設;●在小孔間的直線敷設;●沿著拐彎處敷設。

           可用人和機器來敷設線纜,到底采用哪種方法,依賴于下述因素:

           ●管道中有沒有其他線纜;●管道中有多少拐彎;●線纜有多粗和多重。

           由于很難確切地說是用人力還是用機器來牽引線纜,因此只能依照具體情況來解決。

          2.架空敷設線纜

           ⑴.電桿以30~50m的間隔距離為宜;

           ⑵.根據線纜的質量選擇鋼絲繩,一般選8芯鋼絲繩;

           ⑶.接好鋼絲繩;

           ⑷.架設線纜;

           ⑸.每隔0.5m架一個掛鉤。

        7.6.8 6類安裝方法

          1.電纜的拉伸張力

           在進行6類的時候,不要超過電纜制造商規定的電纜拉伸張力。張力過大會使電纜中的線對絞距變形,嚴重影響電纜抑制噪音(包括近端串擾、遠端串擾及其衍生物)能力以及電纜的結構化回波損耗,進而改變電纜的阻抗,損害整體回波損耗性能,影響高速局域網(如千兆以太網)的傳輸性能。此外,張力過大還可能導致線對散開,損壞導線。

          2.電纜的彎曲半徑

           一般情況下,電纜制造商都建議,安裝后的電纜彎曲半徑不得低于電纜直徑的8倍。對典型的6類電纜而言,彎曲半徑應大于50mm。

          3.電纜的壓縮

           避免使電纜扎線帶過緊而壓縮電纜。在大的成捆電纜或電纜設施中最可能發生這個問題,其中成捆電纜中外面的電纜會比內部的電纜承受更多的壓力。壓力過大會使電纜內部的絞線變形,影響其性能,一般會使回波損耗處于不合格狀態。

          4.電纜的重量

           在使用懸掛線支撐電纜時,必須考慮電纜的重量。電纜的重量因制造商而異,比如Molex企業布線網絡部23號(直徑為0.6mm)6類電纜的重量大約是5類電纜的兩倍。

          5.電纜的打結

           在從卷軸上拉出電纜時,要注意電纜可能會打結。電纜打結就應視為損壞,應更換電纜。因為即使弄直電纜結,損壞也已經發生,這一點可以通過對電纜的測試得到驗證。

          6.成捆電纜中的電纜數量

           當任意數量的電纜以很長的平行長度捆在一起時,其中具有相同絞距的不同電纜的線對電容耦合(如藍線對到藍線對)會導致串擾明顯提高,這稱為“外來串擾”。這一指標還有待布線標準的規范或精確定義。

          7.電纜護套剝開的長度

           在電纜端接點上進行端接后,從外皮到IDC(絕緣置換連接器)之間露出的線對必須保持最小長度。剝開的護套長度越小,越有利于電纜內部的線對保持絞距,實現最有效的傳輸通路。

          8.線對的散開

           在線纜端接點,應使電纜中的每個線對的絞距盡可能靠近IDC。線對絞距由電纜制造商計算后確定,改變它們將給電纜性能帶來不利影響。

          9.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在5類和超5類布線中已經是個問題,在6類布線中更為嚴重。因為環境溫度會影響電纜的傳輸特點,所以,應盡量避免可能遇到的高溫環境。

        7.6.9 布線系統中線纜標識的選擇

          選擇了適合的標簽后,第二個應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印制標簽,可選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使用預先印制的標簽。預先印制的標簽有文字或符號兩種。

           (2)使用手寫的標簽。手寫標簽要借助于特制的標記筆,書寫內容靈活、方便,但要特別注意字體的工整與清晰。

           (3)借助軟件設計和打印標簽。對于需求數量較大的標簽而言,最好的方法莫過于使用軟件程序,這類軟件程序在印制標準的標簽或設計與印制用戶自己的專用標簽時可提供最大的靈活性。

           (4)使用手持式標簽打印機現場打印。

        7.7 布線接地保護技術

        7.7.1 布線系統接地的結構組成

          根據商業建筑物接地和接線要求的規定,布線系統接地的結構包括接地線、接地母線(層接地端子)、接地干線、主接地母線(總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線和接地體6部分。在進行系統接地的設計時,可按上述6個要素分層進行設計。

          1.接地線

           接地線是指綜合布線系統各種設備與接地母線之間的連線,所有接地線均為銅質絕緣導線,其截面應不小于4mm2。表7.3即是接地導線與地面距離的參考選擇說明。

          2.接地母線(層接地端子)

           接地母線是水平布線子系統接地線的公用中心連接點。

          3.接地干線

           接地干線是由總接地母線引出,連接所有接地母線的接地導線。

          4.主接地母線(總接地端子)

           一般情況下,每棟建筑物都有一個主接地母線。主接地母線作為綜合布線接地系統中接地干線及設備接地線的轉接點,其理想位置宜設于外線引入間或建筑管理間。

          5.接地引入線

           接地引入線指主接地母線與接地體之間的接地連接線,宜采用鍍鋅扁鋼。接地引入線應作絕緣防腐處理,在其出土部位應有防機械損傷措施,且不宜與暖氣管道同溝布放。

          6.接地體

           接地體分自然接地體和人工接地體兩種。當綜合布線采用單獨接地系統時,接地體一般采用人工接地體,并應滿足以下條件:

           (1)距離工頻低壓交流供電系統的接地體不宜小于10m。

           (2)距離建筑物防雷系統的接地體不應小于2m。

           (3)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當綜合布線采用聯合接地系統時,接地體一般利用建筑物基礎內鋼筋網作為自然接地體,其接地電阻應小于1Ω。

           ●當建筑物遭受雷擊時,樓層內各點電位分布比較均勻,工作人員及設備的安全能得到較好的保障。同時,大樓的框架結構對中波電磁場能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容易獲得較小的接地電阻。

           ●可以節約金屬材料,占地少。

        7.7.2 接地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屏蔽保護接地

           在屏蔽保護接地系統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具有屏蔽性能的建筑群子系統的主干電纜(包括公用通信網等各種引入電纜)在進入房屋建筑后,應在電纜屏蔽層上(即接地點)焊好直徑為5mm的多股銅芯線,并連接到臨近入口處的接地線裝置上,要求焊接牢靠穩固。接地線裝置的位置距離電纜入口處不應大于15m(入口處是指電纜從管道的引出處),同時應盡量使電纜屏蔽層接地點接近入口處。

           (2)綜合布線系統所有纜線均采用了具有屏蔽性能的結構,且在利用其屏蔽層組成整體系統性接地網時,在設計中要明確規定,施工中對各段纜線的屏蔽層都必須保持360°良好的連續性相互連接,并應注意導線相對位置不變。

           (3)綜合布線系統為屏蔽系統時,其配線設備端也應接地,用戶終端設備處的接地視具體情況來定。兩端的接地應盡量連接在同一接地體(即單點接地)。

           (4)由于采用屏蔽系統的工程建設投資較高,有時為了節約投資,不得不采用非屏蔽纜線,或者雖然使用了屏蔽纜線,但是屏蔽層的連續性和接地系統卻得不到保證。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應采取以下措施:

           ●在非屏蔽纜線的路由附近敷設直徑為4mm的銅線作為接地干線,其作用與電纜屏蔽層完全相同,并要求像電纜屏蔽層一樣采取接地措施。

           ●在需要屏蔽纜線的場合,如采用非屏蔽纜線穿放在鋼管或金屬槽道(或橋架)內敷設時,要求各段鋼管或金屬槽道應保持連續的電氣連接,并在其兩端有良好的接地。

           (5)綜合布線系統中的干線交接間應有電氣保護和接地。其要求是:

           ●干線交接間中的主干電纜如為屏蔽結構,且有線對分支到樓層時,除應按要求將電纜屏蔽層連接外,還應做好接地。

           ●干線交接間中主干電纜的位置應盡量靠近垂直的接地導體(如高層建筑中的鋼結構),并盡可能位于建筑物內部的中心部位。

          2.安全保護接地和防雷保護接地

           (1)當通信線路處在下述的任何一種情況時,就認為該線路處于危險環境內,根據規定應對其采取過壓、過流保護措施。

           ●雷擊引起的危險影響;●工作電壓超過250V的電源線路碰地;●地電位上升到250V以上引起的電源故障;●交流50Hz感應電壓超過250V。

           (2)當通信線路能滿足和具有下述任何一個條件時,可認為通信線路基本不會遭受雷擊,其危險性可以忽略不計。

           ●該地區每年發生的雷暴日不大于5天,其土壤電阻率ρ小于或等于100Ω·m。

           ●建筑物之間的通信線路采用直埋電纜,其長度小于42m。

           ●通信電纜全程完全處于已有良好接地的高層建筑中,或其他高聳構筑物所提供的類似保護傘的范圍內(有些智能化小區具有這樣的特點),且電纜有良好的接地系統。

           (3)綜合布線系統中采取過壓保護措施的元器件,目前有氣體放電管保護器或固態保護器兩種,宜選用氣體放電管保護器。固態保護器因價格較高,所以不常采用。

           (4)綜合布線系統的纜線會遇到各種電壓,過壓保護器并不能完全保護系統。

           (5)當智能化建筑避雷接地采用外引式泄流引下線入地時,通信系統接地應與建筑避雷接地分開設置,并保持規定的間距。

           ●當建筑物遭受雷擊時,樓內各點電位的分布比較均勻,工作人員和所有設備的安全將得到較好的保障。

           ●較容易采取比較小的接地電阻值。

           ●節省金屬材料,占地少,不會發生矛盾。

           (6)當采用聯合接地方式時,為了減少危險,要求總接線排的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以限制接地裝置上的高電位值出現。

           (7)智能化建筑內綜合布線系統的有源設備的正極和外殼、主干電纜的屏蔽層及其連通線均應接地,并應采用聯合接地方式。

           (8)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電纜屏蔽層連至每層的配線柜上。

           (9)綜合布線的電纜采用金屬槽道或鋼管敷設時,槽道或鋼管應保持連續的電氣連接,并在兩端應有良好的接地。

           (10)干線電纜的位置應接近垂直的地導體(例如建筑物的鋼結構),并盡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網絡中心部位。

        7.8 綜合布線系統的防護技術

        7.8.1 防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的:主要是防止外來的電磁干擾和向外產生電磁輻射,前者直接影響綜合布線系統的正常運行,后者則是綜合布線系統傳遞信息時產生泄露的原因。

          (1)通信網絡的傳輸速率迅速提高,導致容易產生向外的電磁輻射和受到外界的電磁干擾。

          (2)電磁干擾源日益增多,特別是移動通信系統的增加,使得綜合布線系統的客觀傳輸條件迅速惡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潞西市| 平安县| 安丘市| 阿坝| 惠州市| 镶黄旗| 东乡县| 清镇市| 双鸭山市| 武鸣县| 靖远县| 南阳市| 林芝县| 甘南县| 中方县| 措勤县| 凤山市| 临漳县| 四子王旗| 新沂市| 南丰县| 明光市| 望城县| 寿宁县| 福安市| 石楼县| 会泽县| 常宁市| 永吉县| 定结县| 漳浦县| 泾阳县| 偃师市| 额敏县| 邹城市| 墨竹工卡县| 萨嘎县| 泽普县| 广灵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