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芯”體驗IDF2013北京站
“未來,用‘芯’體驗”為主題的2013年IDF北京站落幕,英特爾在每年的會議上都會向業內傳達一些聲音,從今年開幕式的主題演講中我們也可看出未來幾年英特爾的發展重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053.htm超極本成為首談話題
主題演講首先說到超極本,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PC客戶端事業部總經理施浩德在演講中明確了第三代超極本的標準:要使用第四代酷睿處理器,提供二合一移動計算體驗。英特爾從2011年提出“UltraBook”概念,2012年將觸控加入其中,到今年延伸到“二合一”的理念。先暫且不考慮未來市場的反應,單從這“二合一”,就可以發現,英特爾現在要打造的超極本,是扮演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的終結者而去的。從現場展示的產品來看,變形和鍵盤可拆卸是多數廠商對“二合一”的理解。據介紹,目前66%的超極本支持觸控功能,相信隨著觸控的標配化,這一個數字最終要走向100%,而且在未來,英特爾考慮將音控功能加進去。

移動產品方面繼續強調計算
在手機產品上,英特爾仍圍繞計算做文章,在不斷爭取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同時也在開發更多新的應用來體現自身在計算領域的優勢,挖掘自身處理器的潛能。英特爾公司產品架構事業部副總裁、移動通信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榮坤說,希望未來在手機中加入手勢控制,手勢控制不是技術門檻,但是如何在小小的屏幕上、并且對功耗敏感的手機上應用,是英特爾想走的一步有別于目前手機生態圈中其他競爭對手的一個棋子。是否是步好棋,只有等待。
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大數據時代
物聯網、云計算這些早已熟知的概念都與大數據分不開,雖然我們一直覺得這些有炒作概念之嫌,但是趨勢是誰都不可否認的。英特爾憑借自己在性能計算方面的優勢,對這一市場的戰斗還是表示出了充分的信心。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需要數據快速響應、各種數據類型均能處理、不斷膨脹的數據集永遠要有地方存放,為解決這些問題,英特爾與互聯網和運營商展開了深度合作,建立大數據時代生態系統圈。
英特爾提出智能互聯系統概念,據英特爾架構事業部副總裁、智能系統事業部總經理唐迪曼解釋說,英特爾目前定義的智能系統框架主要有三個具體指標,分別是互聯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實現真正的互聯,英特爾認為需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要實現互操作性(Driving interoperability),就是要實現消費者終端和云端的連接,并且是在有安全保證和可管理的前提下。第二階段是要打開邊緣數據(Unlock edge Data),在互聯的世界把所有數據的潛力充分打開,讓所有的數據浮在表面,挖掘數據背后的潛力。第三個階段是進行數據的過濾(Data Filtering),進而降低智能網絡的負擔,英特爾提出希望在設備層面上實現這一功能。
大數據來了,通信運營商的網絡受得了嗎?英特爾通信基礎設施事業部總經理Steve Price表示,英特爾正在構建異構的網絡接入方式,這有別于過去的同構方式,這種模式下允許小型蜂窩、基站和云基站接入,把各種接入方式納入其中,既能節約運營商成本,又可以滿足不同地點的網絡訪問需求。
英特爾發布的下一代產品基本都是采用22nm制程,英特希望憑借工藝的先進和架構性能的優勢,繼續演繹PC時代的神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