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博士看并購:晶電+光寶 照亮LED產業
晶元光電成立于1996年,是在臺灣工研院光電所協助催生下,由光寶、億光、華興、鼎元及佰鴻等公司合資創設,主要生產發光二極管(LED)的外延片及芯片,屬于LED產業的上中游領域,產出的芯片交由下游封裝后,就能依市場需求制成各種應用產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0073.htm晶電向來專注于水平擴張,于2003年合并晶茂半導體,2005年底合并國聯光電,2007年合并元砷光電及連勇科技,躍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外延片及芯片龍頭廠商,與其他LED外延大廠多進行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策略有別。由于晶電不直接介入下游產業與客戶競爭,因此經常成為下游廠商尋找合作伙伴時的首選。
光寶科技前身為成立于1975年的光寶電子,歷史悠久,是臺灣第1家電子公司,早年即到東南亞設廠,是臺灣地區內投入LED產業的先驅。光寶電子于2002年與旗下旭麗、致福及源興科技等子公司合并,以源興科技為存續公司并改名為光寶科技,跨足產業領域廣泛,四大核心事業為LED、電源供應器、機殼及影像產品。
打造雙重利基
在LED產業方面,光寶以下游封裝起家,但積極往中上游發展布局,尋求建立完整的垂直供應鏈。早于1983年光寶就成立光磊電子從事中游的芯片生產,1996年時又參與合資創設晶電,涵蓋LED上中游外延片及芯片。
在下游產品方面,光寶也是繼億光之后第2家取得德國科技領導廠商歐司朗白光LED授權的臺灣廠商,2007年更入股擁有美國LED號志燈市占率逾30%的光林電子,卡位LED號志及路燈市場,努力耕耘LED照明領域,在大陸市場也成功打入「十城萬盞」的LED路燈計劃。
2011年時,大陸展開“十二五”計劃,大力獎勵節能環保產業,LED因具有高效、節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被視為重點扶植的產業之一。
江蘇省常州市政府就積極引進LED外延技術,對有意于常州設廠者提供補助,包括機臺進口完全免稅,吸收了不少臺商前來投資。
2011年9月,有鑒于下游封裝大廠光寶業已入駐常州,而當地政府提供的補助也相當優惠,在考量成本結構及產業整合的雙重利基后,晶電決定與光寶及大陸彩電業者康佳共同投資1.2億美元,在常州設立晶品光電,由晶電持股60%居主導地位,光寶持股30%,而康佳則持股10%。晶品常州廠可望成為晶電在大陸最大的生產基地。
依原先規劃,晶品常州廠將采三方分工合作的模式,晶電主導生產及技術,產出的芯片供應光寶,讓光寶彈藥充足可以積極搶攻大陸LED照明市場大餅,康佳則可由晶品滿足其LED電視背光源的需求,而晶品有了光寶和康佳兩大客戶也有利于常州廠維持產能滿載的狀態。至于就地供應所節省的運輸時間及費用,更使三方都能分享一定的成本優勢,可謂互惠互利,各得其所。
不料,受到全球景氣低迷影響,康佳在晶品開幕不到半年就突然縮手退出晶品,其10%持股轉由晶電承接。晶電表示康佳退出不會影響晶品的營運進度,一切仍依原定計劃及市場需求繼續推展。
力抗景氣低谷
2011年11月,晶電先與亞洲最大的節能燈廠商陽光照明簽訂戰略協議,接著又與另一大陸大廠雷士照明合作,將來這兩大公司預計都會采用晶電的LED照相晶片,讓晶電在LED照明的比重可望從20%成長到30%。
約在同時,光寶也于2012年1月與全球6家照明大廠簽訂策略聯盟合約,將由光寶供應LED照明光源及模組,而主要生產基地可能就是光寶與晶品的常州廠。
晶電最近不但與光寶結盟創設晶品,也與聯電攜手在山東合資成立冠詮LED廠,更和陽光照明及雷士照明兩家大陸大廠簽訂戰略協議。
晶電頻頻出招,與以往被動等待下游封裝廠下單的模式似有重大改變,是否代表晶電未來會更加主動出擊爭取與封裝廠共同開發客戶產品,是否代表晶電開始策略轉向從上中游水平擴充邁入上中下游垂直整合,有待持續觀察。
其實,面對近年來市場的劇烈變化,LED產業何去何從,業者看法相當分歧,可說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有如八仙過海,各展神通。較有共識的是,不管水平或垂直,LED產業必須持續展開整合,才能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增強競爭力,在度過目前供過于求的低谷后,才有勁道迎接未來預期的需求高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