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觸蘋”的“漁翁”機會
蘋果與三星的專利戰可謂曠日持久。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地位互換之后,雙方的戰爭就更加白熱化。一直以來,三星都想通過自己的產業鏈優勢,扼住蘋果的喉嚨,日前還傳出了三星將供應給蘋果的移動處理器價格上調20%的消息。而蘋果也絲毫沒有示弱,不斷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近日蘋果已經為iPad平板電腦和 MacBook筆記本電腦重新選擇了電池供應商。據了解,繼上周三星欲將iPad mini和iPad 4增添為侵權產品之后,蘋果也追訴三星6項產品侵權,其中就包括市場熱捧的Galaxy S III和 Galaxy Note I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9715.htm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蘋果與三星的持久戰當中,日本Japan Display、夏普,韓國LG Display等廠商都坐收了漁翁之利。而隨著蘋果“去三星化”升級,以及三星對蘋果的頻頻挑戰,友達、鴻海等在內的中國企業也看到了自己的“漁翁”機會。
就在蘋果將三星“踢出”電池供應商的名單之后,我國新能源科技(ATL)和天津力神兩家企業便成了候補。另外,安潔科技六成以上的收入都來自于蘋果,也是蘋果指定的5家功能性器件供應商之一。在組裝上,富士康是典型的代表。友達也為蘋果iPad供應面板。
在中國,僅僅圍繞蘋果做周邊產品的廠商舉不勝舉,專門為蘋果量身定制的手機套、筆記本電腦包、移動電源、耳機等產品已經構成了龐大的“蘋果周邊市場”。隨著蘋果將合作的觸角伸向中國,這種“漁翁”機會我們又怎能錯過?它一方面能提高企業在配件、內存、面板、電池等領域的實力,為企業走向更大的市場打開通道;另一方面也能為“中國制造”創造經濟效益。
在抓住“漁翁”機會的同時,企業也應當從“鷸蚌”身上有所感悟:一方面,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站得穩;另一方面,只有擁有全產業鏈企業才能走得遠。而這也正是中國企業應當學習的“兩條腿”走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