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華燦光電業績變臉的背后
今年6月1日剛上市的華燦光電迎來業績變臉,其第三季度報更突增開發支出約900萬元,若剔除此因素,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或同比下滑近六成,第三季度或實際虧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8691.htm華燦光電10月下旬公布的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209.17萬元,同比減49.10%;營業收入為2.59億元,同比減25.74%;基本每股收益為0.24元,同比減56.36%。公告同時顯示,第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500.13萬元,同比減76.73%。
值得注意的是,華燦光電在第三季度突增開發支出890.29萬元,而之前的各季度公司并無開發支出項,公司在第三季報中未解釋原因。
11月6日,華燦光電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表示,2011年前公司研發主要是以顯示屏用普通藍、綠光芯片的性能和品質提升為方向,研發各項目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后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采取費用化處理。2011年后,公司圍繞提升顯示屏用高亮藍、綠光芯片發光效率、增強產品亮度和高光效白光用藍光芯片的性能和品質進行重點研發,已經得到業內客戶的認可,按照相應的企業會計準則,公司進行了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
按照中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規定,內部研究開發項目劃分為公司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列入“研發費用”項;開發階段的支出,在同時滿足技術可行性、有使用和出售意圖、有用性、足夠的全面支持、支出可計量等條件時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列入“開發支出”項。
然而,有財務專家告訴記者,會計準則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規定條件彈性較大,怎么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怎么判定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選擇的主動權其實掌握在企業手中。事實上,在企業剛上市時,尤其是業績下滑時,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已成為常見的利潤調節手段。
由于華燦光電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據此推算,假設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并未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第三季度凈虧損為-256.62萬元,前三季度凈利潤為3452.42萬元,實際同比下滑58.26%,若全年業績下滑超50%,其保薦人和高管或獲證監會約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