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業十年:一場好萊塢大片
諾基亞隕落,蘋果橫空出世,谷歌大放異彩,微軟向硬件延伸
就通信行業而言,十年的發展更像是一場電影,跨越、沉浮、兩強相爭、壯士斷腕,這些好萊塢要素都在通信圈不斷上演著。
2002年,通信業從模擬通信技術向數字通信技術跨越,2G來臨,“大哥大”退出舞臺。隨后通信業的發展可以用“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來形容,2G創造了一個打上諾基亞標記的繁榮時代。
到了2008年,挑戰與機遇同時來臨,向3G跨越成為關鍵詞。3G時代的來臨使得智能手機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普及,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了,上網、玩游戲、收發郵件、甚至移動辦公,這些都可以在智能機上實現。原有的巨頭沉迷于手機功能的逐項添加,卻看不到這是一個徹底的生活方式移動化變革,蘋果以獨特的理念和創新產品橫空出世,崛起速度和巨頭們隕落的速度一樣迅速。那些2G時代的巨頭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則因為保守逐漸流失市場份額,開始了自救之路。
關鍵詞:3G
移動生活改變世界
2002年,通信行業進入了一個大變革時期。模擬通信網絡被數字通信網絡替代,2G時代來臨。以往磚頭似的大哥大退出舞臺,功能機開始大放異彩。
諾基亞、摩托羅拉、松下、索尼、西門子,包括步步高、長虹等國產品牌在功能機市場上相爭相抗。
不過,到了2008年,變革再次發生。2G網絡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移動生活的要求。3G適時出現。
2009年初,三張3G牌照發放,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雖然3G在國內僅僅發展了兩三年,但移動辦公、電子商務、物聯網、手機游戲、微博社交……等相關的應用也越來越豐富,用戶對寬帶的需求也被點燃。
在3G時代,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戰火也燃燒起來。
與2G時代中國移動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不同,3G時代,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差距變小。
為了黏住舊客戶,開拓更多的新用戶,三大運營商都對智能機進行補貼,其中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引進了iPhone,力圖扭轉2G時代的格局。
關鍵詞:智能手機
智能機突破10億大關
智能機的普及也使得一些有心人抓住了機會,誰都不會想到,互聯網業的谷歌在智能手機業大放異彩。
微軟則想盡一切辦法,依靠軟件加硬件的創新要在這個新圈子打開局面。
3G時代的來臨使得智能機在短短兩年迅速普及。與功能機相比,智能機不僅能發短信打電話、還可以高速上網、應用豐富、移動辦公,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玩具,充分滿足了現代人對移動生活的要求。
智能機的更新換代速度也超乎想象地快,屏幕越來越大,3.5寸屏、4英寸屏、4.3英寸屏、5英寸屏;配置越來越高,單核、雙核到四核;價格也不斷被下拉,智能機已經進入“百元”時代。
定位也越來越細化,商務人群、時尚人群、學生等,高中低端的全覆蓋也使得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渠道也多樣化,運營商定制渠道、社會化渠道、自有渠道、電子商務渠道。新功能層出不窮,視頻通話、地圖導航、語音對講功能……
功能機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智能機的增長勢頭卻遠遠超過功能機。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日前公布的8月份全國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2G手機出貨量達到1927.1萬部,比上年同期下降30.4%;3G手機出貨量達到2164.5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68.5%。
而在全球,智能機保有量已經突破10億大關。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保有量達到10.38億部。該機構還預測,第二個10億用戶,預計用不了三年,在2015年就可實現。
關鍵詞:沒落
諾基亞艱難轉型
諾基亞在3G時代的沒落正如同摩托羅拉在2G時代的沒落一樣。
當摩托羅拉還沉浸在大哥大的輝煌中時,靠著橡膠制品起家的芬蘭廠商諾基亞與CDMA運營商合作,一步步走到全球手機老大的位子。
不過,當諾基亞還沉浸在2G時代的輝煌中時,蘋果的一部iPhone橫空出世。
過于輕敵的諾基亞沒有料到這部手機給智能機市場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隨著iPhone逐漸成為街機,諾基亞的市場份額由此前的近40%跌落到現在的不足20%。
埃洛普在上任諾基亞CEO后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塞班系統,和微軟結盟打造WP系統的lumia智能機,同時繼續研發搭載S40系統的ASHA系列手機,做到兩條腿走路。
目前,諾基亞Lumia已經推出了7款,ASHA系列也在一年的時間里推出了12款。
不過,諾基亞的轉變在短時間內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困境,業績連續虧損,裁員、關閉工廠、發行融資債券,諾基亞的復蘇道路還在繼續。
而同樣深陷虧損裁員泥潭的摩托羅拉雖然不復當年“大哥大”時期的風采,但刀鋒手機的推出還是讓摩托羅拉有了一段“回光返照”時期。
被谷歌收購后,摩托羅拉新任CEO選擇放棄曾經的機海戰術,和HTC一樣,走“精品路線”。伴隨著這一決定的是大裁員。
關鍵詞:新秀
中國力量的崛起
與沒落貴族對應的是新秀的出現。在智能機市場,除蘋果和三星外,新秀的面孔并不少,如華為、中興通訊、HTC。
作為電信設備商,華為中興憑借著和運營商的關系從千元智能機起步,并迅速站穩腳跟,其中,中興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
不過,千元智能機稀薄的利潤使得它們開始向中高端進軍,如今,華為中興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系列手機。華為也研發了自己的處理器。
HTC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秀,與華為中興在通信行業的積累不同,HTC一開始只是一個手機代工廠商,后借著微軟的MCE操作系統,HTC開始轉型自主研發手機,并迅速在歐美打開市場。
HTC董事長王雪紅也因此被評為“2005年年度亞洲之星”。
2008年,當谷歌的安卓系統推出來后,HTC再次抓住了機會,選擇和谷歌合作。當索尼和愛立信分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亦步亦趨之時,HTC則異軍突起。
但專利的缺乏使得它不斷面臨競爭對手的訴訟,并因此受阻。不過,當蘋果和三星在歐美市場因專利戰打得不可開交之時,HTC轉變了策略,將重心放在中國市場,試圖扭轉業績下滑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