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日本電子業恐慌自救背后:失意互聯網

        日本電子業恐慌自救背后:失意互聯網

        —— 風光多年的日本電子業終于向現實低頭了
        作者: 時間:2012-02-12 來源:cnbeta 收藏

          據報道,瑞薩、富士通、松下等三家日本企業打算合并旗下系統業務。三家半導體公司的抱團行動昭示著,風光多年的日本電子業終于向現實低頭了。這讓人立刻想到去年另一日本企業整合案——、東芝、日立等已合并中小尺寸面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8854.htm

          這絕非兩項普通案例。因為,日本政府基金參與其中,且它們的整合用意異曲同工,即集中兩種核心硬件資源,迎合全球消費電子熱潮。

          但這股熱潮2004年以來便已釋放能量,為何日本如今才整合應對?而且,日本電子企業群過去一直習慣垂直一體運營,此時聯手緣于“恐慌自救”。

          三星、蘋果及中國產業力量正讓日本電子企業焦慮不安。

          兩大整合案,直接針對的正是三星與臺企。過去3年,三星從夏普手中奪去蘋果小尺寸面板訂單,從東芝手中搶走閃存訂單,并且已成全球處理器巨頭。

          臺灣地區也讓它焦慮。代工巨頭臺積電等一直享受著瑞薩等大廠訂單。迫使日企外包的原因,一是日本品牌巨頭影響力弱化,二是日本制造正承受成本壓力。美元相對日元貶值,壓得日本制造難以喘息。

          幾天來,、松下等身陷虧損悲情。全球對日本電子業乃至整個日本制造業開始持懷疑態度。

          一年多來,整合成為日本電子企業必經的自救之路。之前松下已吃下三洋,前不久日立與三菱重工也曾傳出整合消息。

          整合盡管是自救,但在事實上將可能動搖日本的電子工業發展體系。

          過去40多年,日本一直被視為壁壘森嚴的市場。借助完善的產業分工,它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有數量龐大的企業,一度統治了全球計算器、電子表、MP3、相機、電視市場,在PC與手機領域,也曾具有強勁力量。

          比如,惠普PC 2007年達到頂峰,但日本市占不過10%多。日企靠著群狼戰術瓦解了巨頭沖擊。

          背后支撐,正是高度細分的產業體系。如果僅比拼硬件與制造,全球幾乎沒有能獨立挑戰它的巨頭。三星硬件雖強,但僅靠單一品牌出海,整體無力對抗。

          但這驕傲的一幕,卻被日益深化的互聯網時代沖垮了。當美、韓、臺灣地區及中國大陸開始全面適應這一熱潮時,日本固守著硬件地盤。

          截至目前,在互聯網領域,日本幾乎拿不出一個傲視全球的巨頭,許多細分領域甚至不敵中國。

          互聯網依托的是全球品牌,尤其蘋果、Google主導的移動互聯網陣營。日本電子業在它們面前黯淡無光。2009年,9大日本品牌單季利潤總和不敵三星一家,距離蘋果更遠。全球IT產業的增長驅動已由硬件轉向互聯網與軟件。

          幾天前,新任CEO平井一夫的一句話,大概傳遞了日企的危機心聲:改革雖痛,也要切實推進,已沒有猶豫時間了。



        關鍵詞: 索尼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林周县| 延长县| 牟定县| 平乐县| 呼玛县| 水城县| 融水| 岢岚县| 宁都县| 平武县| 渭源县| 英吉沙县| 科技| 浑源县| 保亭| 宣威市| 沙坪坝区| 定结县| 阳谷县| 兰西县| 乡宁县| 小金县| 汝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余庆县| 丽水市| 红河县| 张家港市| 会东县| 宁武县| 进贤县| 西乡县| 汤原县| 隆回县| 若尔盖县| 承德县| 蛟河市| 沛县| 定南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