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Wintel聯盟瓦解:英特爾惡戰ARM重組IT格局

        Wintel聯盟瓦解:英特爾惡戰ARM重組IT格局

        作者: 時間:2011-09-26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收藏

          最精彩的商業戰爭正在上演:一家年營業額6億多美元的“小公司”把另一家年營業額高達430億美元的巨頭逼得舉步維艱,而后者的反擊剛剛開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3892.htm

          巨頭的名字眾所周知,它叫,總部位于硅谷腹地圣克拉拉。而那家“小公司”叫(Advanced RISC Microprocessors),總部在倫敦近郊的劍橋。

          它們是兩個規模懸殊、模式迥異的半導體玩家:成立于1968年,1991年它啟動了影響PC行業長達20年的“Intel Inside”計劃,而那時才剛從實驗室里誕生。在鏈條復雜的半導體行業,幾乎扮演了所有玩家的角色—從芯片架構到芯片設計,再到生產制造與營銷,它為此在全球雇傭超過10萬名員工。只有2000多人,除了提供芯片架構的研發并把它授權給芯片設計廠商之外,它什么也不做。

          三年前,英特爾圖謀殺回智能手機市場,這場戰爭就爆發了。它們的戰爭正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數字生活。處理器芯片是每一部數字消費品的心臟—包括每個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設備和游戲機,甚至客廳里的數字電視。

          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戰役,爆發在加利福尼亞州,兩個戰場相隔120英里。

          9月13日,舊金山莫斯康尼會議中心,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主題演講結束之際,英特爾CEO歐德寧(Paul Otellni)突然邀請谷歌負責移動產品的高級副總裁安迪·魯賓(Andy Rubin)上臺。安迪·魯賓稱,Android操作系統將全面為英特爾的芯片架構進行優化。而歐德寧宣布:第一部采用了英特爾架構和凌動(Atom)芯片組的Android智能手機,會在2012年1月問世。

          安迪·魯賓很快消失了,在臺上前后呆了不到3分鐘。對他來說,支持英特爾架構與支持ARM架構并沒什么不同。而對英特爾來說,這確實是件大事:它在10年前曾經是ARM授權的廠商,也有一個智能手機芯片部門,因為業績不佳在2006年把它賣給了Marvell。2008年它想再度殺回智能手機市場,并在智能手機芯片上沿用自己在PC上使用了超過20年的X86架構(英特爾架構),但是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手機制造商都拒絕它。三年來,它在這個市場上可謂一無所獲。

          現在它終于有了谷歌的支持。“現在我唯一可以說的是,第一部采用英特爾架構的智能手機將是Android手機。”歐德寧在舊金山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他拒絕透露更多關于這部智能手機的生產商和出貨量等更多的細節。值得一提的是,歐德寧也是谷歌董事會成員。

          幾乎同一時間,向南120英里,洛杉磯郊外的阿納海姆(Anaheim),英特爾的“盟友”微軟在舉行另一場“BUILD全球開發者大會”,發布了微軟內部號稱“劃時代”的操作系統Windows 8。微軟Windows和Windows Live部門總裁史蒂芬·希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在主題演講中聲稱:“Windows 8將讓人們從芯片和用戶體驗上重新想象操作系統。”采用了高通、Nvidia和德州儀器等芯片的個人電腦和平板設備紛紛在這次大會上登場。

          而無論高通、Nvidia還是德州儀器,它們的背后都是ARM—這些公司的芯片設計和開發都通過ARM的技術授權實現。ARM提供了芯片內核的原始技術,各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設計與再開發。尤其是高通,它是代表ARM陣營沖在最前端對抗英特爾的玩家,年收入已突破160億美元。這次它把Snapdragon處理器應用在了Windows 8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上,并內置了Gobi網絡模塊,第一次讓電腦不再需要網線和無線局域網信號,就可以通過3G/4G技術接入互聯網。

          20多年來,PC陣營還從沒容忍過一個英特爾架構之外的入侵者—即便英特爾的對手AMD,也是通過與英特爾的X86架構交叉授權協議才得以在場立足。但這次,挑戰是真的來了。

          它背后隱藏著一場更復雜的恩怨:ARM居然搶走了英特爾20多年來最密切的盟友微軟,讓微軟打通了Windows在個人電腦、平板設備和智能手機上的疆界。這讓英特爾對微軟來說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這原本就不重要了,因為英特爾和微軟的“聯盟”(Wintel)是PC時代的產物。科技界一直流傳著“安迪-比爾定律”的說法:安迪·格魯夫(前英特爾CEO)一旦時隔18個月推出一種新型芯片產品,比爾·蓋茨(微軟前CEO)就會及時升級Windows,吸收新型芯片的高性能。它帶來了兩個結果:首先是從圖形計算到網絡瀏覽,再到搜索引擎和視頻瀏覽的體驗飛躍;其次是所有的PC廠商被剝奪了個性和靈魂,成了裝著微處理器和Windows系統的機器盒子。

          格魯夫和蓋茨,這兩位著名的商人在1996年有過一場公開的對話。蓋茨對格魯夫說:“其實我們并沒有任何排他性的合作關系,如果明天有人走進微軟,說他們有一種更快、更便宜的微處理器……”格魯夫馬上打斷蓋茨:“哦,其實你們這樣做過,你們試過別人的芯片,但失敗了。”

          格魯夫還批評微軟的防御心太強,一點小小的分歧也會招致他們強烈的感性反應,而阻止了創造性的探討。“但在合作了15年之后,我們已知道,這些會像風一樣吹過。”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英特爾 AR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加查县| 通河县| 关岭| 化隆| 聊城市| 浦江县| 永州市| 乃东县| 福海县| 涟水县| 蒙城县| 漯河市| 田东县| 平远县| 民勤县| 南木林县| 建阳市| 徐州市| 遂昌县| 承德市| 涿鹿县| 剑阁县| 边坝县| 会昌县| 芒康县| 龙岩市| 石棉县| 高唐县| 奎屯市| 天门市| 建湖县| 鄢陵县| 西青区| 东源县| 旺苍县| 忻城县| 万山特区| 武清区| 靖远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