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同室操戈”或是必然
“訴訟、反訴訟”,全球通訊設備巨頭間屢見不鮮的專利戰,這一次上演在兩家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通訊之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9193.htm一同從深圳起家,一同進軍海外市場,又一同闖進世界通信市場前五強。作為中國通訊設備業兩大巨頭,華為和中興這一次將矛頭對準了對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事件的導火索其實是去年歐盟發起的“三反”調查,華為和中興作為跨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日益重合之時,對簿公堂似乎不可避免。
訴訟與反訴訟
4月28日晚7時,華為宣布,將以侵犯公司數據卡、LTE專利和商標權的名義,正式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同為中國公司的中興通訊提起法律訴訟。
僅僅是20小時之后,4月29日下午,中興通訊發表反訴聲明稱,已于當天“在中國針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侵犯中興通訊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LTE)若干重要專利遞交了訴狀。”
這兩年來,發生在全球通訊業的專利糾紛多如牛毛,對于中興通訊和華為來說,對這類案件也是司空見慣:中興通訊剛剛應對了愛立信在歐洲對它發起的訴訟,而華為與摩托羅拉之間的專利官司也是戰火剛熄。
不同以往的是,這一次訴訟和反訴訟的對手是兩家中國公司。中興公關總經理王建平表示,華為發起此次訴訟“預謀已久”,是想借愛立信在本月初起訴中興之機,使中興腹背受敵,阻止其在歐洲的發展。華為則表示,華為曾多次邀請中興進行專利交叉許可談判,但種種努力沒有獲得成功。
歐盟“三反”是誘因
中興和華為一同從深圳起家,一同進軍海外市場,又一同闖進世界通信市場前五強。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最終讓二者對簿公堂的導火索還是去年歐盟的“三反”事件。
華為一直認為,是它推動歐洲數據卡市場的繁榮。在2005年之前,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市場上,基于PCMCIA接口的老式上網卡年銷量不到150萬只;2006年,華為推出全球第一款USB數據卡,根據ABIResearch報告,2007年歐洲移動寬帶市場發貨量增長率約406%,華為當年發貨480萬片。此后,伴隨華為旋轉頭USB數據卡、移動WIFI數據卡等明星產品的推出,歐洲數據卡市場更是大幅增長。
但從2007年開始,中興的“低價策略”攪亂了這一市場,到2010年第二季度,中興的上網卡最低報價只有17歐元,已經低于成本。而在2007年,這一產品價格還在150歐元左右。
中興的低價不僅讓華為頭疼,也讓市場上的一些其他生產商受到影響。去年第三季度,在歐洲Option公司發起申訴后,歐盟提出針對中國無線上網卡廠商的“三反”調查(反傾銷、反保障措施和反補貼調查)。
歐洲lte數據卡(下一代無線通信)市場啟動在即,如果兩家不能順利實現交叉許可協議,中興仍然會繼續在歐洲市場進行低價競爭,而這行為極有可能再次引起新的“三反”調查,并再次“殃及池魚”,因此華為提起訴訟,也希望中興能夠支付交叉的專利費用。但業內人士指出,華為一直在專利上支出較大,此次提起訴訟更在于尋求“成本的公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