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加速平臺展現風河產品新戰略
最后來看網絡技術。毫無疑問,如果不懂網絡技術,就不可能構造一個有效的包處理系統。不過,要用多核處理器來構造包處理系統還會遇到更復雜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看到,有人簡單地把單處理器中的網絡堆棧搬到多核架構中,這肯定是可以運行的,但效率肯定不會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184.htm要充分利用多核環境的特色,必須處理好通用數據結構、連接管理、控制同步和數據平面操作等重要問題。因此,必須對網絡堆棧的2、3、4層和高層協議有較深的理解,這樣才有可能建構符合行業標準并且充分利用多核優勢的網絡環境。
有了對多核處理、操作系統和網絡技術的了解,自然就明白,采用AMP架構來進行包處理是比較合理的,因為要把整個系統劃分為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兩大部分,再分別為這兩類工作指定專門的處理器內核。
風河網絡加速平臺
最近,風河公司發布了專門針對網絡加速的多核處理開發平臺Wind River Network Acceleration Platform(風河網絡加速平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超高的速度進行IP包轉發,目的是為了幫助電信設備制造商快速低成本地推出基于多核處理的網絡設備。
數據平面是多核網絡加速的關鍵點。為了實現高性能包處理,風河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在網絡加速平臺中建立了一個快速通道。控制平面由運營商級的操作系統(風河Linux或者VxWorks系統)來管理。
在建立一個數據流時,首先要進入控制平面來設定轉發信息和其他連接特性,這些信息將會用于隨后的數據通信。這種設計思路的目的是讓數據包頭檢查與修改、加密/解密、地址翻譯和標簽操作這些在數據平面里大量重復的工作盡量少去跟控制平面發生交互。在數據平面中則包含了一個網絡加速引擎,并且專為在Wind River Executive(一個專門針對具體任務的小型操作系統)上運行IPv4/IPv6包轉發協議而做了設計和優化。
風河網絡加速平臺還包括一個Hypervisor,為各個內核上運行的軟件提供運營商級的保護。為了處理多核軟件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風河還提供了一整套旨在有效地開發、測試和調試軟件的工具以及復雜多核環境下的仿真系統。
根據在基于Intel®至強® 5500系列處理器的參考板卡運行Linux系統對IPv4數據包轉發性能進行的測量,風河網絡加速平臺僅用4個處理器線程就達到了每秒2.1億個數據包的轉發速度。這個速度5倍于同樣系統上采用本地Linux網絡在對稱多處理(SMP)模式下的性能。雖然沒有單一的指標可以表現每個系統的性能,但第3層轉發是用來描述數據包處理效率的一個基本指標。利用風河的高效設計,只需要使用50%的可用內核進行數據包轉發,就可以達到與使用超過14千兆以太網端口相當的轉發吞吐量。
風河產品的新思路
在風河的產品組合中,除了風河通用平臺(Wind River General Purpose Platform),還有一系列面向行業市場的平臺,例如汽車、消費品、工業控制和網絡通信專用平臺,再就是風河傳統優勢的面向航空航天與國防軍工的幾個平臺。最近推出的風河網絡加速平臺(Wind River Network Acceleration Platform)有著特殊的意義。
相對于其他風河平臺,風河網絡加速平臺的規模很小,面向的市場更有針對性。這款產品的推出預示著,風河公司已經把注意力集中于面向更多更專業的應用領域,以充分發揮多核處理的潛力為目標,精心配備所需的各種軟件部件,推出集成化的靈巧型解決方案。
面對復雜的多核環境,風河已經擁有了穩定可靠的操作系統,以及覆蓋開發、測試、調試和方針等全部功能的高效率工具套件,并且可以支持SMP、AMP、Supervised AMP、虛擬化和Offload等多種架構。把這些領先的功能部件組合起來,針對非常特定的行業應用,提供集成化的解決方案,這將是風河今后的一個重要戰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