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南大教授新發明新技術 裸眼也能看3D

        南大教授新發明新技術 裸眼也能看3D

        作者: 時間:2010-01-27 來源:現代快報 收藏

          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元慶教授就在研究如何不戴特制眼鏡也能看到效果。而到今年初,他的研究終于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559.htm

          王元慶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研發的成果叫做“多用戶立體儀”,它是一種立體圖像分辨率高,可以與高清電視信號兼容,實現高清晰立體電視信號接收與的儀器,觀看時不會產生強烈的暈眩感。

          記者南大探秘體驗這種新發明

          在南京大學西南樓的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了這臺能夠裸眼看的儀器。這是由兩臺電腦組合起來的儀器,其中一臺大的電腦就是播放圖像的主屏幕,而另外一臺電腦則是操控界面。

          王元慶介紹說,觀看這臺儀器中的3D畫面,要站在一定的區域內才能看到效果,比如這臺儀器,就需要站在三四米遠的地方,左右不超過一兩米的范圍內觀看。

          記者于是站到了規定的區域內觀看屏幕,發現屏幕上的圖像果然是立體的,但是剛看過去,頭也有點發暈,王元慶說這是因為剛剛觀看,不太適應,而且這段拍攝的視頻分辨率也不太高,屏幕比較小,所以看起來有點模糊。

          記者發現,在自己左右移動時,屏幕上的光線似乎也在發生變化,忽明忽暗,而且一旦人離開視覺范圍,屏幕馬上就會變暗。

          王元慶介紹說,這是因為儀器在自動捕捉人眼的緣故,如果人離開視覺區域,屏幕會自動關閉,節省能源。而人在左右移動時,屏幕會自動追蹤人的眼睛,跟隨人眼的位置來調整屏幕的光線,所以人在移動時屏幕會出現忽明忽暗的現象。

          那么,這一技術又是怎樣實現的呢?

          王元慶告訴記者,在電腦前有一個攝像頭,負責拍攝追蹤人眼的距離和方位,然后把人眼的位置通過數字信號的方式傳遞到后臺處理器,后臺通過一種叫做模式識別系統來分析人所在的距離和方位,然后根據當前人所處的位置來調整主屏幕的畫面光線。

          那為什么通過確定人眼的距離和方位就能讓人眼觀看到3D畫面呢?

          平面三維圖是如何變成裸眼中的3D效果的

          王元慶說,3D的成像原理很多人可能已經知道了,它是通過人的左眼和右眼的成像原理來設置的,人眼為什么能夠觀察到物體是立體的,就是因為左右兩眼 觀察到的不同光線反射到眼睛里的緣故,那么拍攝3D影像時也就是模仿人眼的成像原理來拍攝,而人的左右兩眼感受到的光線是不同的。



        關鍵詞: 3D 顯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无棣县| 若尔盖县| 惠州市| 太仆寺旗| 屏山县| 大竹县| 同德县| 玉树县| 宁南县| 石棉县| 诏安县| 江陵县| 衡东县| 襄城县| 大安市| 班玛县| 无为县| 河北省| 海口市| 康平县| 永善县| 清苑县| 依安县| 庆阳市| 双辽市| 安化县| 左权县| 南京市| 福州市| 乐昌市| 葵青区| 衡水市| 葫芦岛市| 韶山市| 登封市| 江西省| 双鸭山市| 松江区| 固原市|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