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德國晶圓廠,專攻28nm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綜合自網絡信息,謝謝。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稱,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臺積電正在洽談獲得德國政府最多 50% 的成本補貼,用于在該國建設新的半導體工廠 。
政府正在與臺積電及其項目合作伙伴——博世有限公司、恩智浦半導體有限公司和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進行談判。由于商議是私下進行的,因此要求不具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最終補貼金額仍有可能發生變化。任何國家援助也必須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準。
對建造耗資高達 100 億歐元(107 億美元)的德累斯頓工廠的審議表明,對半導體制造能力的競爭是如何加劇的。正在討論的最高補貼將使德國政府對晶圓廠的支持與日本為臺積電在那里建廠提供的支持相提并論。這也將超過大多數其他芯片制造商為其在歐洲的工廠獲得的 40% 最大值。
德國經濟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正在與臺積電進行“密切交流”,“目的是共同討論投資決定的先決條件。” 該部沒有對補貼發表評論,只是表示政府可以根據《歐洲芯片法》為該項目提供資金。
臺積電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正在評估在歐洲建設晶圓廠的可能性,并拒絕進一步置評。該芯片制造商的首席執行官 CC Wei 在 4 月份曾表示,該決定將基于客戶的需求和政府支持的水平。
該工廠將是歐盟 430 億歐元芯片法案的一大勝利,該法案旨在增加國內產量以避免未來供應鏈中斷。STMicroelectronics NV、GlobalFoundries Inc.、Infineon Technologies AG和Wolfspeed Inc.等芯片制造商自去年首次提出歐洲投資以來 已宣布在歐洲進行新投資。
“我們的目標是貼近我們的客戶,”臺積電高級副總裁 Kevin Zhang 本周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行業活動中表示。他表示,臺積電董事會最快將于 8 月就是否繼續推進該項目做出最終決定。“如果我們真的在德累斯頓建造一座晶圓廠,我們很可能會從 28 納米一代開始。” 這種芯片可用于汽車中的微控制器,并且將來可以做得更小。
最快八月決定
臺積電副總裁張曉強Kevin Zhang周二在荷蘭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我不想談及此事的政治面問題,但我確實認為,我們需要提供客戶多元的供應來源。"他還表示,歐洲"在客戶群(及)需求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地理重要性"。
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建廠的臺積電 (TSMC) 掌控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生產,這些芯片用于智能手機、汽車和導彈等制造,其客戶包括蘋果公司。
張曉強表示,臺積電目前正在就德累斯頓建廠提案“進行全面的考察”。他表示,最早可以在8月份的臺積電董事會會議上做出最終決定。
臺積電在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和日本設有工廠,另一家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
德國媒體本月稍早報導,臺積電計劃與博世(Bosch)、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等汽車和半導體廠商成立合資公司,在德國達累斯頓(Dresden)興建車車用芯片廠。
據報導,臺積電計劃投資70億歐元,包含所有費用總投資額可能達100億歐元,臺積電正與德國政府討論補貼,不過尚未做出最后決定。
據知情人士指出,臺積電最快可能在8月批準這項投資案,將聚焦生產 28 奈米芯片,如果順利設廠,將是臺積電在歐洲首座芯片廠。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Mark Liu) 曾在 2021 年告訴股東,已針對德國設廠展開評估。執行長魏哲家則曾透露,研擬的歐洲廠將聚焦車用芯片生產。
歐盟今年 4 月通過芯片法案,希望提振歐盟內芯片生產,試圖在2030年以前把在全球半導體產量的占有率提高一倍。而德國有關計劃尋求高達 40% 的補助。
知情人士說,任何國家補助仍需經歐盟執委會批準,上述企業正和官員討論補助款的金額。臺積電與 Sony 在日本合資的工廠,約一半資金由日本政府資助。
信息稱,如果臺積電赴歐洲設廠,對歐盟芯片法案將帶來一大提振。該法案已吸引英特爾 (INTC-US)、格芯、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STM-US) 等企業投資。但英特爾為爭取更多補貼,延后德國廠動工。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